阅读《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已经放了一段时间了。第一次翻开时,觉得内容有些晦涩难懂,所以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前不久和朋友闲聊时,他提到《乡土中国》现在已经成了高中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而且高一还会考到书里的内容。去年他儿子上高一时,还专门在学而思给孩子报了一节网课,帮助他理解这本书。

他的话一下子激发了我重新阅读的兴趣。我开始思考,这本书究竟凭什么能成为高中生的必读书目?

这一次,我花了四天时间才读完。读起来依然觉得有些晦涩,因为全书主要是由费孝通老师以前上课时的讨论或论文整理而成。

论文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所以读起来会觉得有些吃力。

再加上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10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他们可能对书中描写的一些内容不太理解,会觉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毕竟他们没有真正生活在乡村,对书中关于土地和邻里关系的描写难以产生共鸣。

而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其实更能体会书中所描述的乡土氛围。比如,第一章“乡土本色”里提到:靠土地谋生、与土地紧密相连,世代定居、不流动,聚村而居、熟人社会,

这些内容让我产生了很强的熟悉感,因为在我的老家,情况确实就是这样。

大家一直都生活在这里,依靠土地为生。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农村,总有一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非常贴切地反映了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

因此,每当读到这些内容时,我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和认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