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读书。
一个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说,时间是真的非常少。但是世界上的书又太多了,几辈子也读不完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有选择地读书,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读。目前我是在按照寻虎老师的书单在读书,收获是很大的。最大的收获是读书品味提高了。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和我们单位总监关系比较好,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喜欢看书和写点小文章。以前看她的文章,我就觉得写好得不得了,我自叹不如。但是后来在训虎老师的指导下,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差不多读了二三十本书。现在再去看总监的写的文章,就觉得不怎么样了。这就是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要读就要读一流的书的原因。
怎么读书呢?
对于我们这种要写文章的人,和以读书为消遣为目的人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读书就是读感受就是练笔。具体怎么操作呢?
那就是一本好书读两遍。
第一遍阅读要快速,把握整体感受,就是审美的感受,对作品的和谐整一有感受,感受到作品的意境 。
第二遍阅读找意象。看作品意象是如何串联成意境的,其中的气韵是如何流动的,作者的感受是如何推进增强的。我们一定要读出作者的感受变化起伏,以此来训练我们的感受力,这是主要的。我们也不必写读后感,也不必摘抄经典的句子.因为那些句子始终是别人的语言,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是用要自己的语言来写自己生命的感受。
再说写文。
我们在写文表达心思意念的时候,为什么要写意象,因为这样的文章才具感染力啊。用流行的话来说,这样的文章才走心。
1。什么是意象?
其实意象这个词不好解释,也不怎么好理解。但它愈难解释,愈有人要解释它,因此它的定义不止一个。但我们从不懂到懂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管哪种定义,都可以帮助我们过渡,去理解意象得含义。
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我是这样理解的:
"意中之象”的“意”字就是“意中人"的那个“意”字。可能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都有过对意中人的想象,意中人是藏在我们心意之中的。我们会把很多优点放到他身上,让他成为一个很完美的人,但现实不一定有这样的人。或者虽有其人,但其人对我是精神上有意义,是心灵上的供奉。比如你喜欢某个明星,你绝不想过真的要娶她或者嫁给他。但当其人在我们意中时,我们能清晰地看见、听见、甚至闻见他的气息,这是一种很逼真幻觉。在如此这般“意”中,就有了这样一个象,这个象是具体的样相。
换句话说,意象就是有情有意味的具体形象。
意象可以是具体的一些人事,比如你的意中人。可以是一个场景,比如我们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里的父亲的背影。也可以是一个情节,比如老师爱举的《水浒传》里林冲风雪夜被逼上梁山的那个场景。它们就像一个个电影画面,是活动的,发展的,和其它事物相联系的,可以延伸,可以生发的,活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2。意象从哪里来呢?
它来源于一个人从童年开始到现在的整个感性生活。在时间的长河里 ,某些场景沉淀下来,屡屡出现,充满着感情。比如说一只翠鸟在站在池塘里的芦苇上,随风摇晃,一条狗围着你转来转去.......这样的记忆会有象征的价值,但究竟象征了什么?我们就要拷问自己。怎么拷问?那就是我们回到最初,去审视事物最初的样子。回到那个时刻,回到那时的心情,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受才是真的感受。这样的场景就有我们真正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意象。
意象是从我们心里浮上来的,是真实发生的,不是想像的,也不是眼睛看到的。
拿我的《梧桐花开》来说。我写到:梧桐花开了,飘落下来。其实这里的梧桐花不再是树上正在开的或者正在掉那些花了,这些花是我心中的梧桐花,是有我的感情在里面。因为这梧桐花跟我的奶奶有关联,我当时出麻疹,奶奶用梧桐花熬水给我洗澡,救了我的命。对奶奶的感情和思念就融入进了真实的梧桐花,就变成我心中的梧桐花了,就这是意象。
3.意象怎么打捞?写意象时的姿态要怎么摆?
有些意象可能会自己蹦出来,但大部分意象都需要思考和打捞,我们需要进入一种沉浸状态。比如你可以一个人散步,边走边想;也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那里沉思;我呢喜欢睡前躺在床上静静地回忆,会有很多场景浮上来,为什么会经常想到这个场景?和什么人有关联呢?这些场景意味着什么?我就展开联想,慢慢地就会找到意象的意味,感受这个时候马上就出来了。
有了感受,有了意象,就可以写了。怎样让我们的读者进入那个意象,或者说,使那个"象"进入读者的"意"中,使读者神游于意象之中,就好像被文字催眠了一般,在梦里一样呢?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这就需要写意象时的姿态了。
写意象时的姿态怎样才美?——沉浸进去!走进我们的那个意象里面去,走进你的那个小世界里去,这是很一种很朦胧的状态。通过描写,注意是描写,不是叙述,依靠象征和隐喻的手段达成,这样的文字才会打动我们的读者,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意象,不是知道意象,是感受。
拿我写《梧桐花开》来说吧,写的那个时候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灵魂出窍,回到童年的那个我那里去了,那个我正在经历我写的那些事。我完全沉迷进去了,所以这个时候的感情是最真实,动人的。写到最后的时候,我真的是伤心地哭了一场。
4。意象有哪些作用?
我们知道,语文有两大缺点:一是代表的事物永在变化发展,二是不准确。
这两点就限制了我们不可能把一个事物的方方面面都描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意象可以做到这一点,在意象里我们只需要说出一部分或者露一点点,也就做到了空白留意,就会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和回味余地,就可以反映一个事物方方面面。
所谓“言不尽意,立象尽之。”
举个例子。一个人描写一个美女,说她的身高有几尺,腿有几寸粗,肩宽是多少,写得很准确,可是你看到了什么?但是如果这样写“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模模糊糊地,你又看到了什么?
这就是意象的厉害之处。
再举一个老师经常举的例子,说你描述一张桌子的意象,就蕴含着你对它的观察和理解,虽然是一个很小的视角,但是如果是有穿透力和洞察力,那么就意指了桌子的全部
5。文章的意境如何产生?
意象的串联组合,就构成了意境。
也就是说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通过意象的表达或诱发,是自然形成后。让读者去体悟,读了之后的余味是悲伤的?还是沉郁的?或者是绝望的?
但是意境的形成不是意象的随便罗列就可以形成,它是靠你的感受来推动,一个个地展开你的意象,这个过程就是气韵,意境就自然形成了。
意象构成意境有两种情况:
一是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比如下面这个例子,我特别喜欢。
《雾》
雾走来
小小的猫脚
它坐着
纵览海港与城市
沉默地弯着腰
然后向前移动
美国诗人桑堡的诗歌,全诗只有一个意象:雾是“小小的猫脚”。看到猫脚这两个字,我们的脑里立即浮现出那可爱的,摸起来软绵绵的猫,走起路来蹑手蹑脚,一点声音也没有,是不是?这里是用了比喻,把雾比着小小的猫脚。诗人对雾没有一处主观抒情的描写,也不加一句评语,但他对雾那种轻柔与神秘的独特感受,融进了“小小的猫脚”,具体而形象,使诗歌含蓄、集中、凝练富于感性。
二是多个意象构成一个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比如:马思远的《秋思》里就是很多意象的组合。枯藤 老树昏鸦合成一个意象,写出有些生命找到归宿,小桥流水人家合成一个意象,写出有些生活得到安宁;
总之,意象加意象就有了意境,好的意象放在最恰当的位置,就是真正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