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机真脏论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1. 真肺脉的表现与预后
脉象:脉体宽大但搏动空虚无力,轻按即得,触碰时像轻柔的毛羽拂过皮肤一样浮散。
面色:面色发白(肺属金,对应白色),但夹杂红色且无光泽(提示肺脏衰败,气血失养)。
伴随症状:毛发干枯易折断(“毛折”,肺主皮毛,肺衰则皮毛失养)。
预后:出现以上表现,提示肺脏真气衰竭,病情危重,预后极差(“乃死”)。
2. 真肾脉的表现与预后
脉象:脉搏搏动坚硬而短促,像手指弹击在坚硬石头上一样急促、刚硬且毫无柔和感(“辟辟然”)。
面色:面色发黑(肾属水,对应黑色),但夹杂黄色且无光泽(提示肾脏衰败,水不养土)。
伴随症状:毛发干枯易折断(肾藏精,精能生血,血养毛发,肾衰则精血不足)。
预后:出现以上表现,提示肾脏真气衰竭,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3. 真脾脉的表现与预后
脉象:脉搏微弱无力,且搏动节律忽快忽慢、参差不齐(“乍数乍疏”)。
面色:面色发黄(脾属土,对应黄色),但夹杂青色且无光泽(提示脾脏衰败,土不克木,肝木反乘)。
伴随症状:毛发干枯易折断(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衰则气血不足,毛发失养)。
预后:出现以上表现,提示脾脏真气衰竭,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4. 核心结论
“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是对上述内容的总结,意为:只要出现任何一种“真脏脉”,都提示脏腑真气耗尽、功能衰竭,属于中医临床上的危重症候,常规治疗难以逆转,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