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的写下的这句话,是解酒药,是孟婆汤,打破人的迷雾环境,遣散人的前世今生。
几年前的触动在前些天看过电影《瑞士军刀男》后又一股脑儿地涌现,在主人公的超我形象“汉克”和本我形象“尸体曼尼 ”的产生分歧、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我也不断问着自己那些曼尼对汉克提的问题,问着大家也会问自己问题:
人生到底是什么?
如何隐瞒想法?人为什么总要隐瞒自己的想法?
这部影片所有令人发笑的点都有着本我的原始欲望对快乐的探求,而原始欲望与道德社会的冲突却也是人们心理落差的来源之一,本我状态的尸体曼尼抛出的一个个问题都是我们在社会中如困兽般的困惑,以至于我们会为这看似荒诞不羁的剧情泪光闪闪,因为在那座孤岛上的人,是汉克,也是我们自己。
孤独:在破碎重整中找回自我
汉克将自己困在道德社会的边缘,他觉得自己身处孤岛,无人救助,即将死去。父子关系疏离,对母亲的愧疚,对女神羞怯出口的爱意,对自我的自卑,对他人眼光的过分在意让汉克不知所措。在与本我“尸体曼尼”的对话中,汉克那种胆怯那种恐慌我们或许都深有体会:当我们做了一些“不合礼数、不合规矩、古怪”的事的时候,当我们就快要被“大声音”淹没的时候,当我们向人云亦云妥协的时候,我们都可能会是孤独得逃避现实的汉克。
现实里,我们个个是一座座孤岛。蒋勋先生曾在《孤独六讲》里写下我们所承受的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人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忆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的确,我们都是柏拉图笔下被劈开的、不完整的人,孤独是我们该承受的,也是孤独使我们更完整。
标准:“你做别人不会做的事,你就是古怪的,会被嘲笑”
汉克对他的本我形象尸体曼尼说:
“你不能想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是嘴贱”
“人们不喜欢其他人的屁,我都是偷着放或者憋着”
“……这样才对”
……
本我曼尼只有一句话:这真是太悲哀了
是吗?是吧。是啊!真是太悲哀了。
汉克起初很嫌弃曼尼,他在用世俗的眼光审视本我,那些条条框框都是他自己在道德社会碰过的壁。在他自己的岛屿上,他和曼尼谈论屁、谈论屎、谈论性冲动、谈论杂志上的性感女郎,没有窥视、没有鄙夷、那是他们岛屿上的野生标准。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有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自我:超我对本我重新审视,本我对超我的启示
汉克帮助曼尼感受心跳,感受身体的每个部位,感受世界上温暖的微小的美好,感受那些汉克都不曾感受到的爱,曼尼帮助汉克重新定义自我,让汉克不再挣扎于社会眼光和原始欲望冲突的泥沼中。最终,汉克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曼尼说:“也许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丑陋,或许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接受真实的我们,每个人就都不会那么孤单了。”
那个人该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学会自己相处后,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们才能学会和世界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