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大学,上好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上了好大学,上过好大学,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然而,好不容易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很多人又发现后面其实还有一道坎。这道坎叫做,你上的大学是二流。
想一想是不是?人家考了好大学,大家拼命恭维:“这孩子将来不得了!”你上个普通学校,大家一句敷衍:“好歹有个学上。”
再加上来到学校,这也不如意,那也不顺心,据说毕业后连工作都不好找,听着就窝心。
同学,你是不是很纠结?
—2—
先分享一下我外甥云的励志故事。
他三年前从我老家当地的一所二本院校毕业时,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在深圳边打工边复习,去年考上了中山大学的研究生。
他们学制两年,明年春季毕业,最近来北京实习几个月。几年不见,给我感觉他的进步一日千里,整个人有一种干练精神的气质。
说起现在跟导师正在进行的项目,看得出来他很自豪,也很有信心。对于就业,他一点不担心,一方面是他们历年就业情况很好,另一方面是学到和接触到的东西不怕没有用场。
二流大学到一流大学,其实有门可进。二流大学的学生,未必没有好的出路。
要知道,人生不止一条路,不上大学又如何?何况你已经站在很多人羡慕的高处,不必追求别人的风光无限。
—3—
实际上,二流大学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二流当然是相对于一流而言,可是什么是一流大学?
有人认为国内大学都够不上一流,有人认为清华北大是一流,有的认为985、211高校就是一流(这个标准很快过时),有的认为一本院校是一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也有很多比较指标,比两院院士,比知名教授,比科研力量,比硬件设施,比文化传承,也很难有公认的、服众的结果,让大家一致认为哪家或哪几家就是一流大学,别的就是赶不上。
外在的标签和硬件都没法评价,内在的人文气质、学风等就更难评价了。据说有统计学校出多少高官的,这尽管也是个数据,但是大学毕竟不是科考,选拔官员不是大学的本来职能,论官大官多就一流肯定也是不合适的。
不过一流不好自夸,却也没人甘当三流,所以其实还是有学校自承二流大学的,这个跟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有点关系。这个怎么说呢?你不说是不是二流我不知道,说了我还不信了。
二流不二流,主要区别在心态,而不是学校本身。用二流心态,怎么能学出一流的学识,怎么能成就一流的未来?
—4—
学校是有好差之分,尤其是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的时候还相差巨大,从学生综合素质来说,掐了尖的学校优势也是明显的,社会认同度更是不能相提并论。
但是,但是一方面,对于大多学校来说,高低好差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很多学校在一些专业,在一些软件上并不因为名气不大而逊色,有些名校反而在一些方面并不突出。
另一方面,也是我想说的关键,你上什么样的大学影响可能是一阵子,绝对管不了一辈子,管一辈子的是你自己。而且,这个影响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降到最低。
学校好不好,你可能已经没办法选择,可以选择的办法,就是怎么上好自己的大学,在这里尽最大可能提升自己。
—5—
我毕业于省属二本院校,在省内还算有名,拿到全国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我来到北京,并没有感觉文凭有多大作用,工作中没人管你来自哪里,只问你能干什么。
我也从来不迷信名校,每次去招聘,我都会仔细分析每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从中挑选最合适的人选。
给我自己配助手,我更是无差别对待,连专业背景都不怎么考虑,主要看的是他的原主管推荐,他自己的业绩和态度,还有为人处事能不能让我顺心。
看吧,大学是什么,真的没那么重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大学,更别提都上好大学。而人生不止一条路,机会无处不在,风景不尽相同。
—6—
人自然是会受到环境影响的。万一,万一你到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大学,你可以怎么办?
我记得有个同学第一次考上了一所学校不理想,补习一年考的更差,最后第三年总算考上了重点院校(现在叫一本,还是个211),现在当然也不错,但是比起上大专的同学,他足足晚工作三年,而且那几年的经历,成为他的禁忌,此后闭口不谈。
选择有很多,时间换空间就是一种,如果你不喜欢那“消失的三年”,也可以像我外甥一样考研,但这些不能保证努力就成功。
我其实主张的是,先梳理自己的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立足自己的学校和所在的城市,实施自己的计划。
再烂的学校,也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没有把学校值得榨取的都榨干,就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但如果你选择随波逐流,那就不要怪学校二流。
另外,在上大学的同时,不要忘记社会这所大学要学的、能学的更多。不要指望大学会给你一切,即使是一流大学也不行。同学,你的学校不行,你就更要行才行啊。
结语
大学是不是二流不要紧,要紧的事你的心态不要二流。
上了二流大学,你更应该像上一流大学一样努力才行。
未来的你,千万不要因为上二流大学而自卑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