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间行走:不是心灵的皈依,而是文明的触摸
这几年我带着车,到处走走看看,总目标是古镇、古建。细数起来,古镇是精品少,粗制滥造的多;古建是宫殿民居少,庙宇寺院多。
我不信佛,但我爱古建。本是奔着古建去的,却总在庙宇佛寺间驻足流连,而且多是国保单位。不信,你查一查,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国保单位,共计180项。其中古建、古遗址类77项,除故宫、长城外,大多是宗教建筑。真是应了那句话:天下名山僧占多。
常有论调说,中国人画人物不及西洋。西洋人把蒙娜丽莎吹上了天,我却始终看不出妙处何在。当我看到山西芮城永乐宫的《朝元图》,方知什么叫登峰造极。寺中的人物画和构建完成时间,虽在十四世纪,但却是唐宋的技法,比西洋的文艺复兴早了好几百年。人物神采奕奕,线条鬼斧神工,看后你会惊叹,中国人物画,竟然是世界颠峰。
每一个列入“国保”的庙宇,都是历史长河淘洗下的金子。震撼我的,不是佛教的轮回观念,而是一代一代的人,把文明砌进砖墙、画入壁画、刻进木骨,创造了木构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奇观。
有人妄言,西方古建筑是石头砌的,我们的古建筑是木构的,木头干不过石头。这种结论太过浅薄。请你到这些悠古的庙宇瞧瞧,定会改变你的想法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的唐代斗拱,支撑千年,居然没有一根铁钉,“榫卯相扣”藏着中国古建筑的灵魂,被梁思成先生称为“第一国宝”。比佛光寺更早的唐代木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大殿(782年),简洁精巧的梁柱结构,牢牢支撑住大殿的身躯,历经七个朝代,八个有记录的五级以上地震,不倒不塌,成为后人一窥大唐的时空之窗。
象这样超过千年的古建筑,中国的数量远超西方。石建筑的有,“三大石窟”,敦煌、云岗、龙门。独步世界的长城是石砌吧!它的光芒让西方的石建筑都不好意思亮出来。灵隐寺石窟,济南郭氏墓石祠,赵州桥……木构建筑那就更多了:上面提及的“唐代三大木构建筑”,还有广仁宫大殿,佛宫寺应县木塔,独乐寺观音阁……超过五百年到千年的中国古建,更是灿若星辰,数不胜数。
放眼欧州,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还有几处古典建筑?你到欧州游历,满眼看似古老的街景,多数是战后照着样子重建的仿品。除了古埃及金字塔,土耳其罗马帝国和拜占庭时期的古建筑,古希腊古建筑,意大利斗兽场,欧州浴火仅存的那些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建筑,大都是十二至十六世纪的。卢浮宫大名鼎鼎,也不到千年历史,引以为傲的埃菲尔铁塔,也就二百多年。中国千年以上的建筑数量,远超过它们捆绑在一起的数量。
庙宇的行走还在继续……目光越过虔诚跪拜的身影,感受的是文明的震撼,升腾的是文明的自信。你看那超越千年不坠的飞檐斗拱;你看那商彝周鼎的饕餮纹饰;你看那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你会恍然大悟:今天“中国制造”纵横四海,不过是千年文明基因的当代显现;中华民族崛起东方,不过是历史回归的荣光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