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四天的全国中小学书记、校长培训班的学习,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热切期盼。怀进棚部长希望大家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纵深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如何夯实基础教育基点,着眼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前瞻性布局,深化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巩固深化“双减”成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筑牢根基、积蓄后劲?通过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数字赋能,形成教育的智慧范式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主讲的专题是《推进教育数字化 开辟教育新赛道》。他认为模型开发,解决有没有问题;科学训练,解决会不会问题;优化算法,解决好不好问题;推广应用,解决强不强问题。报告里提到了银川二中 3571讲学稿。构建起以“自主、探究、合作”为核心的“教学3阶段、课前预习5环节、课堂教学7步骤、课后拓展延伸1提高”的线上线下相结合“互联网+3571讲学稿”教学模式。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上海卢湾一中心小学云朵校长:吴蓉瑾,数字化赋能情感教育。她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特长、可能是兴趣点、可能是隐藏的情绪、可能是独特的品质,找准这个“穴道”点下去,学生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她带领师生积极投身于“云课堂”的探索实践,她探索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进度、学习习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个性化指导。
目前,我们园博园学校正准备做分层学习的线上资源,让培优帮差更具有个性化、选择性和开放度。
二、不断创新,构建学习的真实场域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而教育家精神,就是不断创新的精神,把先进的理念变成生动的实践。
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围绕《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一日蹲班机制创新实践探索》专题,以足球比赛为开场,引发大家思考,如何将诸多要素放置在真实的场域?
价值共创,在关键事件中提升文化认同力;路径统筹,在班级团队力提升课堂改革力;激励相容:在班级生活里提升育人教导力;数智赋能:在班级课内课后提升数智赋能力。
特别认同她的一个观点:体育活动是为了培养皮肤黝黑、牙齿洁白、眼睛有光、浑身有劲的少年儿童。特别欣赏他们的课程:“1+X课程”。“1”指国家基础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主,着力打好儿童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X”指在“1”基础上生发的儿童个性课程,满足儿童选择性学习的个性需求;“+”是结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清华附小从“时间、内容、空间、管理、家校社协同”五个维度科学规划学生一日学校生活图谱。纵向统筹“小幼衔接+小学三进阶+小初衔接”的贯通培养;横向统筹全天候“1+X课程”,确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性与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横纵统筹“课程—课堂—课业”的“增”与“提”。围绕“价值共创,路径统筹,激励相容,数智赋能”创新家校社多元共育的新型关系场域,让“双减”有了“长脚性”,走出学校联动课外生活;有了“生长性”,将社会最优资源引进学校,开发了十大类91门课后育人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园博园学校目前的课程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革,但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欠缺,后期,要加大教师对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把因材施教落实在课程建设里。
三、培育精神,造就学校的学术品质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清华大学博士后),认为学术型中学就是要通过教育各个环节学术文化的塑造,培育教师的学术精神,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造就学校的学术品质。他结合历任校长的成长经历,为大家阐释教育家精神,如何做一名教育家精神的校长。勉励大家: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校长;做一个脚踏实地的校长;做一个务本求新的校长;做一个怀善兼济的校长。
邵志豪校长提出了“OLWH学校立体发展模型”。“O”即英文单词Origin,意为“原点”,代表学校发展的定位、目标与理念,东北师大附中发展的“原点”就是: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学术型中学。“L、W、H”即英文单词Length、Width、Height,指发展的“长”“宽”“高”三个维度。长度,是以学科建设与学术型教师培养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宽度,是以制度建设与学术型校园建设为重点的协调发展;高度,是以课程建设与学术型学生培育为重点的特色发展。学校的品质就是长方体的体积,而原点决定了长、宽、高三维发展的空间。
园博园学校作为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师培养的实践基地,应该形成学术型立体发展模型,着力培养“有内涵、有素养、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未来怎么做?典范就是方向,动力就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