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家娃无缘无故被别人攻击,甚至辱骂的时候,孩子是什么反应?又是怎么回应的?
问起这件事儿,是因为最近朋友分享了她女儿的一段经历。
她闺女班上有个男孩C,喜欢无由来的骂人,骂的还挺脏。
什么“傻X”、“智障”、“滚”之类张嘴就来,听着完全不像个学生,在班上风评也一直不太好。
比较倒霉的是,这学期调座位,女儿和C成了同桌,被攻击的次数也因此直线上升。
朋友一直忧心忡忡的,怕孩子被欺负,但孩子又没有求助,她又怕自己贸然出手,反而影响孩子自己发挥。
直到上个礼拜,母女俩闲聊,又说起这件事,女儿才说:“妈妈,你别担心,C现在已经不骂我了。”
朋友特别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女儿说:“其实我一直没啥反应,没理他,因为我知道他骂我,是他素质低,不是我的问题。”
“那也一直不能挨骂呀?”
“是的呀,虽然我不在意,但是挺烦人的。”女儿肯定的点点头。
“所以我想了一下,他骂人,应该是有啥负面情绪想宣泄,或者是想和我说话,又不会好好开头。
后来有次C又骂人,我就跟他说:“你不高兴,那是你的事儿,我不是你的出气筒。你想和我说话,就好好说,骂人我是不会搭理你的。”
说实话,男孩C的行为,说严重点,都算得上言语霸凌了。
大多数孩子遇到这种事,不说留下心理阴影,情绪受干扰是肯定的,说不定还会哭唧唧的跑回来找爸妈诉苦。
但是这个女孩呢,基本没怎么受干扰,就这样不动声色,四两拨千斤,自己解决了问题。
能做到这点,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女孩的内心很强大,内核特别稳定。
她不会轻易被外界干扰,也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能心无旁骛的走自己的路。
在心理学上,这种能力叫“屏蔽力”,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素·贝克曼提出的。
他认为:“屏蔽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
我觉得这话说得挺对。
一个孩子如果能拥有这种能力,起码他不容易陷入内耗,心理更健康。
但很遗憾的是,像朋友女儿这样,天生比较豁达的,还是比较少见的。
如果父母只是干巴巴的说一句:“你管他说什么”、“做好你自己就够了。
这些话听起来可能很有道理,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苍白无力的。
甚至,有些孩子琢磨着琢磨着,他可能还会反过来攻击自己:
“我就是做不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唉……是我的错。”
那下一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她很可能自己默默消化,不和父母沟通。
所以当孩子跟我们求助,光安慰他,或者替孩子出头,都只能暂时性的解决问题。
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屏蔽力,让孩子能独挡一面,自己有能力抗住生命中的风雨。
其实,培养孩子的屏蔽力,就是改变他对外界的态度。
而想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关键是要改变他看待事情的方式。
这位妈妈跟女儿的对话,我觉得很值得借鉴。
妈妈拿了一只火龙果问女儿,“宝贝,我手里拿的是火龙果,这是事实还是观点?”
孩子毫不犹豫的回答:“事实。”
妈妈又说:“那我说我手里的火龙果,比你手里的香蕉好吃,这是事实还是观点?”
孩子又回答:“观点。”
妈妈总结:“那我说,我手里的火龙果比你手里的香蕉好吃,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但并不是事实。”
她从水果接着类比到孩子的社交:
“小朋友说你画画不好看,或者说你今天的发型不好看,那只是他的观点,并不代表他是事实。”
所谓事实,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被证实真伪,而观点,仅仅是一种感受或看法。
有时候,同一个事实,不同的人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观点,甚至彼此矛盾。而你站在不同的视角,却可以说他们是对的。
有些孩子常常被别人的话牵着走,气得面红耳赤,就是因为他们压根分不清观点和事实,只能被动的接受外界信息输入。
我们平常和孩子相处时,也可以多做这样有关“事实”和“观点”的练习。
当孩子学会了辨别,有了过滤信息的初步能力,他就能很轻易从别人的攻击中抽身而出,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头脑清晰的人。
一个孩子被嘲笑或辱骂,愤怒伤心过后,更多的其实是疑惑:
“为什么他会攻击我,是我哪里做错了吗?我是不是哪里要改正。”
我其实很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明明被攻击了,质疑的却是自己。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别人肯定。”
只是孩子不明白,一个人做得再好,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他。
有句老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可苍蝇就是苍蝇,在现实中,很多恶意也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有个叫邵一卜的小童星,她长得很漂亮,小小年纪就和很多明星演过戏,而且成绩也不错,常常被老师表扬。
但因为太优秀了,她被同班的13个女孩霸凌,最后心理承受不住,从楼上一跃而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千百种匪夷所思的事。
我们没必要让孩子一件件弄清,这些背后的弯弯绕绕,只需要帮他们提前做好课题分离。
也就是分清人际关系中,哪些是我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
就拿朋友的女儿来说,她几乎不怎么在意男孩C的恶意和责骂。
因为她很清楚,没礼貌,习惯性口出恶言,是男孩C自己要去处理的课题。
对方这样做,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无论怎样,都不该转嫁、发泄到自己身上。
而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捍卫自己的边界,拒绝对方的入侵。
当然,屏蔽力并不是让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装作云淡风轻,毫不在意。
被攻击后感觉不快,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压抑自己的情绪,那就是拿别人错误来惩罚自己。
真正的屏蔽力,核心更多在于专注自我,也包括坦然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
所以,当孩子和人产生矛盾后,过度反思后,我们可以这样和他说:
“别人的不喜欢,并不代表你这个人就不好,不值得被爱,那仅仅是他个人的看法,你只要对自己的想法负责就可以了。”
不要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要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愿我们和孩子都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随心自在的活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