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家庭教育,高效学习,心理时间
【知识描述】
对体验的感受会影响着对心理时间的判断。
影响心理时间的,主要有以下三点:兴趣、心理预期和情绪。
兴趣
当我们喜欢一件事的时候,心理时间会过得很快。这个时候心理阻力降低,难的事情在我们开来变得简单了,效率也就提升了。
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与心理时间变化相反,心理预期越高,心理时间的变化也就越慢越煎熬。家长的心理预期会影响自己对孩子的判断,越是希望孩子快,就总是发现孩子慢的证据。家长这样不恰当的,以成人速度为衡量标准的时间观念会影响到孩子,造成孩子时间观念弱。
情绪
当孩子遇到不喜欢的事时会极力转移注意力。在家长看来,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于是产生挫败感,开始责骂教育孩子。这样虽然短期内能取得效果,但是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孩子的心理阻力。
不妨用正强化的方法,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可以用规则约束,但还是要让孩子感受学习乐趣,提升成就感和愉悦感。
【知识联想】
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经历联想】
在上课时,有的孩子写题很慢,我就会比较急躁。心里想着讲不完了,接下来要做快一点。但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发现孩子做的越慢。这种情况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身上发生的比较多。现在想想,是我在用成人的理解程度做题速度来衡量小学生。并且没有发现孩子在解题时遇到的问题,有时孩子扣手发呆其实是遇到了困难,这一点需要察觉。
以前辅导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时,他上课不爱做题,有些厌学。后来我就把讲义内容不断缩短,但有时往往一个小时才做了一道很简单的题。后来我就放弃了,不是放弃这个孩子,而是放弃我的心理预期。你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吧,于是就用试验的心态上课。抓住做的好的地方就夸他。没想到他做题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讲完课时距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
【启发行动】
其实不仅仅是对孩子,我们自己在进行时间规划的时候也会有对自己心理预期过高的情况。觉得自己一天能做很多事,觉得自己不会累不用休息。这种不恰当的时间观念,总是让自己感受到挫败感。任务又没有完成,又要拖到明天。降低心理预期,安抚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够在做事时心理阻力变低,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