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为自立自强,永不懈怠。本课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篇。“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中隐含着一种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符合孔子思想的,从中我们可以找寻刚健有为的儒家传统。孔子身处春秋末期,那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而孔子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为此周游列国。他深知,正是天下无道,才需要自己。尽管他四处碰壁,但这种在无道之时却力挽狂澜的担当精神正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的生动体现。后来,孟子继承了孔子刚健有为的思想品质。他一生讲究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即为自强不息之气。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永不衰竭精神动力。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历千难万险,不怕磨砺,勇往直前。孔子和弟子们即使被围困,被断粮断水,他们依然讲诵诗礼,弦歌不绝;司马迁尽管身遭大型受尽屈辱,却能忍辱负重,用十多年的时间,终成伟大的史学著作。他们将自强不息的精神,代代相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刚健奋发,自立自强,将自强不息的民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将孟子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愿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