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沉迷进子看小说,还给自己冠了个堂皇的理由,有些迷茫,那就控制自己回听老师的课,这是对自己那堂皇理由的正确回应,学习是必须的。跟着应老师听课从微信群到到专栏再到VIP,还有实修群,一样一样的跟随,执行的表现,学习的继续,都是好现像,先给自己一个正反馈。
面对所有人,必须提高沟通的质量,特别对于孩子一定要给到正反馈,正反馈不等于说好话,孩子对于自己的许多提醒,要求,说教都表现的无动于忠,对孩子说教的越多,孩子对着干次数也越多,词面上自我感觉好像是正反馈,实际都是以自己的要求为标准的负反馈,在语言表达方式上需要优化,需要正能量的流动,给到孩子的正反馈必须是能提升孩子的内在发展,或可以增加选择性,或能拉升对方的能量,成就对方的,要链接情绪,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
孩子对自己的学习需要她自己负责,自己要操心的是自己的事情,管太多也就掉进负反馈里,要守住界线,收回焦点,学会给自己正反馈,练习,正反馈的形式不同,但原则是一致,在孩子教育中给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因自己内在的负反馈太多,给出的就是负面的能量,经由亲子关系学着成长自己,不是去管理对方,学着先给自己正反馈,只有先装满自己的杯子,才能给孩子水喝,需对方负责时不说不做,就是正反馈,需帮助时要拉升能量,一起提升,成就对方,不是满足自己。
科学家做对3岁小孩子的照顾做实验,记录一天时对孩子的正负反馈次数显示,24小时内负面反馈432,正面只有32次,一年就是近15万次,10年150万次,可以想像如果孩子一直处在负反馈中,天才也会被抹杀。因为这根深蒂固的教育方式的难以改变,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此过来的,所以自己一直也缺少内在的正反馈,需要学习,实验。
普通正反馈案例,小麦把杯子放在桌边上,很容易掉地上摔碎,要求他放好。1,自以为的正反馈,直接纠正,语气严历,但孩子不喜听,充满负面情绪。2 ,可能语气婉转,轻声提示要求放好,但忽略这是指出错误,提出要求,也是负反馈,没有让孩子主动反思的意境,孩子是被动接受,下次会出现同样问题3,用扩张的说法,引起好奇心,赋予杯子生命,让孩子自己反思这样的不正确,主动自觉的改正,学会反思。
我是学习者,孩子不在这里,我所有的对孩子的评价都是来自于头脑,自己的猜测,我说的是我的感觉,老师只能跟我发生关系,再我支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