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梁武帝天监四年,即公元505年,北魏边境,小岘①。
梁将王超宗、冯道根攻城数日不下,焦急万分。时有一辆马车进入中军大营,马车上是一位瘦小的文士,衣襟宽松,手中拿着一柄竹如意。众军不识,只见王、冯二将匆匆赶来,都躬身于车前。车上文士微微点头后缓步下车,他就是梁武帝派来的这支北征大军的主帅韦睿。
02
韦睿出身京兆望族,侍奉继母以孝闻名。后随伯父韦祖征入仕,渐升迁至右军将军、上庸太守。
萧衍起兵后,韦睿归附,萧衍见到他很高兴,抚着几案说:“前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有了你,我的大事可以成功了。”
萧衍为梁王时,征召韦睿为大理寺卿。萧衍称帝后,韦睿任廷尉。
梁武帝这一次北征,诏令韦睿统率众军。
03
韦睿来到小岘城下,放弃强攻,另寻战机。一日,他带着众将四处巡视,当走近魏军城防栅栏时,只见城中忽然出来数百人在城门外布阵。
韦睿令攻击,众将说:“我们都是轻装前来,待回营披甲再战。”韦睿说:“魏军城中仅两千人,闭门自守,就能守住。现在无缘无故把人开出来,这一定是一些勇悍的人,如能打败他们,这城就不攻自破了。“
众人还是犹豫不定。韦睿拿出节杖来说:“陛下授我节杖,可不是摆饰着看的。”众军惶恐,速攻,魏军败,韦睿克城后即向合肥进军。
04
此前的合肥围攻由右军司马胡景略指挥,也是久攻不下。
韦睿兵至后在肥水上筑堰,引战船过来。魏军来攻堰,眼看杀到了韦睿跟前,众将请求退守三义。韦睿怒道:“军败将死,有进无退。”他令人把他的仪仗伞旗立在堤下,毫不退却。
由于韦睿的战船与合肥城一样高,四面进攻。城破,俘万人。
05
韦睿身虽羸弱,但很勤勉尽责。他每天三更起床,白天接应宾客和军务,夜里处理军事文书,还要尽心安抚部众,调和众将之间的矛盾。他所到之处,营房井井有条,防务工事也标准规范,因此,来他这里投军的人很多。
合肥平定后,皇帝诏令班师。因魏军近在眼前,韦睿令辎重先行,他自己坐着小车殿后。魏军慑于他的威名,只远望而不敢近前。
06
天监五年冬②,北魏中山王元英进攻徐州,把徐州的刺史昌义之围困在了钟离。
梁武帝派曹景宗前往援救,因景宗急功近利,又遇暴风,败回,于邵阳洲驻军不前。
梁武帝怒,下诏让韦睿来见,赐他龙环御刀,说:“诸将有不听你的命令的,你就斩了他。”
韦睿自合肥出兵,过阴陵大泽,又过山涧峡谷,十天赶到邵阳,与曹景宗合兵一处,并在营前二十里处挖掘长壕、布起城防。魏军主将元英大惊,用木棍敲着地说:“怎么这么神速?”
曹景宗怕钟离城内因危而惧,召军士潜水入城,告之详情。城中知有外援,于是人人勇气百倍。
魏将杨大眼勇冠军中,领兵万余来攻,所向皆靡。韦睿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阵,又以强弩齐射,大眼右臂中箭,退走。
第二天,魏帅元英亲率众来攻,韦睿坐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防御,一日数合,元英退。
魏军夜攻,飞矢雨集。韦睿之子韦黯请父亲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惧慌忙,韦睿于城上厉声呵之,乃定。
07
魏军先前在邵阳洲淮河两岸造了两座桥,立围栅数百步,截断了淮河的通道。韦睿依攻合肥旧法,造船舰与桥等高,他与曹景宗各攻一桥,“以火烧之。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俱尽。③”元英见桥绝,知势已去,故弃城而走,杨大眼亦烧营而去。魏军大败。钟离城得救。韦睿因功封侯。
08
天监十五年,韦睿上表辞官,诏令不准。
普通元年,即公元520年,韦睿病故,享年79岁。
韦睿一生简朴,战场所得皆不取,官俸亦多帮旧友和长者。他爱兵如子,官兵皆敬之。他总是着儒生衣,以竹如意指挥军队进退,儒将风度,古今无有出其右者。
注释:① 今安徽省含山县。
② 韦睿救钟离之役主要发生在天监六年。
③ 此双引号内之句为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精彩飞动,不忍心转成白话文,以表对先贤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