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县城后,一路距离家里由远而近任职过不少的学校,期间,家里有什么喜事,做老师的同事们总是一大长路有说有笑地走路来我家做客,里面有特胖的两百多斤,特高瘦的,两米多,名字也有些特别古怪的,如叫:血流的、粗胖的、资深的、富贵的,皮肤也有特白、特红润的,带眼镜的、特别衣着、特别发型的。这些都是我在附近从没见过和听到过的,我总觉得他们与神仙差不多。一看便知,他们没干过农活,整天穿着鞋袜,在阴凉处生活,太阳晒不到,风雪刮不到,虽然他们都属我父亲领导,但我家生活条件差,父亲还需帮干农活和家务,穿着更是普通,而他们大部分都是双职工或是家庭负担轻,条件好的,总显得飘飘然,轻松超脱的样子。所以我特羡慕他们,而看到父亲,总觉得他有点心思,身上的担子不轻。
在节假日,父亲都要从学校走路回来,帮家里干杂活,如去山上挑柴,挑谷去打米,有时也去菜地拿锄头,干这些时腰板总还是很直的,有些“重心飘飘”、“吊儿郎当”的味道,母亲常说,他不是干活的料。当然,在外脱离农活这么多年,平时刻苦训练的可不是这些,“肩尖”不受力是正常的。有时累了,看我们助不上他,还倒需他来帮,母亲又讲他闲话,他也会唉声叹气,在我们身上发些小脾气。这也无形中教育了我们:读书的同时,还需刻苦磨练体能,能挑能扛,长大后要样样吃得开。
在普通人的心中容易认为:教书人的弟子应该会读书,作为为人师表的,首先得教好自己的子女,成绩要好,品质也不能差。
聪明有种,富贵有根,能做老师应该聪明,其子女也不应该愚蠢,如果我们的书读不好,成绩上不来,不但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就是做父亲的在父老乡亲和同事面前也会觉得低人一等,不是自己受到质疑,就是证明我们做子女的移传基因不到位、因而反常脑子愚笨。所以,父亲常教导我们要认真,努力读书,成绩不能差,我们无形中也心领神会。自然比较认真对待。
社会对人的要求总是要求完美,有时甚至是理想化的,就拿读书来说,又叫人认真读好书,但不能读死书,读傻瓜书,要读活书,也就说不能太沉迷于书中,要能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一般来说:高中之后要进入社会了,要成家立业了,这时,就不能太斯文了,要去干重活、脏活,赚多些钱、赚多些工分,才有钱买树、瓦、基石,才有钱请人做土砖,盖楼,才有钱添置日常用品,和打理人情世故,才有钱娶到合适的老婆。但往往家长想到刚从学校出来的子女,那么受苦出大力受累又于心不忍,总想尽最大能力帮一把。
我明显地看出,父亲很注重我们的文化教养,希望我们能尽量读多些书,长大后即算成不了有用之材,也不能做社会累赘或是败类。考虑得长远、全面;而母亲却希望我们早点做个小农民,多赚工分,看不惯将时间白白地浪费在一时见不到效益的书本上。为这事,父母不免常产生矛盾,为了我们以后的幸福,为了说服我母亲,父亲只能以身作则,常回来放下一校之长的架子,干各种杂活,也就是常事了。父亲,这一家子真够委屈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