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梅姐姐在群里说让我多写一点有关安宁的文字,看着亲切。我知道那是她难舍的情结,是留在心底最无奈的那种乡愁。何尝不是呢?我也常常感到困惑,自己内心抹之不去的乡愁却不知道那里是否属于自己的故乡。
安宁娃娃这个群里有土生土长的哥哥姐姐,他们说是安宁娃娃货真价实。而有部分出生在安宁又不是安宁居民的,是随父辈工作于此而生长于此的,说是安宁娃娃就身份而言多少有点尴尬。
李伯清说坏例子只能拿自己举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只能是拿自己开涮了。
按父辈的籍贯而言我该是卡撒的,虽然卡撒除了亲戚外,我没有一丝与自己故乡扯得上关系的联系。没有发小、童年、同学、游戏、过家家,甚至于没有丁点与自己回忆有关联的线索。而我内心深处回忆的都是安宁的点点滴滴,譬如说:从小就被父母要求要学习的榜样——莫表叔家的几个哥哥,张家的几个姐妹他们都是学习读书的楷模,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霸。只可惜我学了也没赶上,那是因为我天资不够且贪玩好耍的原因。再就是跟我一起疯耍的倪红,她小时候不像个女孩,寸发、军装、木头削的手枪,玉米杆做的眼镜,跟全娃、王老幺、兰老二过家家,天天灰头土面的还乐此不疲,从来不演反派,偶尔一次也是被逼到不同她了才流泪出演。虽然没少被宋孃教训。结果最后真正当了兵的只有老是演坏蛋的康老板。启蒙殷老师家有五朵花,后来大姐还当过我的老师。再就是面柜子这个流鼻浓鼻涕就没回收过,曾老六打小就聪明。最服喻老二同样贪玩好耍,读书却贼凶,当然温老二跟我要好那是因为我两同属调皮捣蛋的异类……王明作大哥当老师容忍我抽烟,那是因为我说他长得好看跟电影明星一样的,还有女神级的梅姐姐。这些人和事不用提示就会自然而然的在脑海里浮现,所以我想这就是岁数大了乡愁浓了的缘故。
觉得尴尬是2000年再回安宁上班,房还在,人易主,门难进。站在儿时居住的家门口却不再能直接推门而入,那一刻的难过方知身份的尴尬。原来我只是安宁的过客……
后来下岗了,去了很多地方,大西北跑遍了。始终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觉得好比故乡。
后来因为女儿考试,我再次迁移了户口……又再次成为了金川的过客。
何为故乡?我想就是生于此长于斯的地方就是,而我恰恰符合这个定义,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故乡在哪里的时候,我就骄傲的告诉他:我是安宁的。(虽然按籍贯并非如此)
贴金也好,附会也罢,哪怕被说成是过客,我都毫不在乎,因为我生在安宁,长在安宁,安宁在我生命中占据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尤其是有我的童年幼年青年时期的记忆,有我儿时的伙伴和发小……
我自诩为安宁娃娃是源于自己的认知,虽然我一事无成毫无建树,有点对不起这个群体的称号。
感谢各位兄长姐妹的厚爱,你们拖我入群就是安宁娃娃对我最大的认可,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