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地早起。一样的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写简书。自从对自己说,要把简书完成在早上,除了第1天如约完成,就再也没有完成了。特别是昨天,为了组织征文网上评选工作,几乎一天都守着电脑工作,连吃饭都没有时间,等到有空吃饭的时候,又因错过了饭点吃不下了。
今天早上把参赛获奖名单,发给会长以后,一块石头落了地,一项艰巨的工作总算结束了。
心情舒畅的走在去给父亲买《参考消息》的路上,谁知手机不停的发出有消息提醒的声音。打开一看,原来是一起去宜宾三日游的文友发来的。她说她还是看到了其他文友转发我的征文《李庄有爱》,才知道我写了有关这次旅行收获的文章。但是,我在文章中没有提到两个公众平台组织的这次活动,也没有提到宜宾三位老师热情的接待。甚至在文章中,连大家照的一张合影也没有用。像我这样的做法,以后还有谁会愿意邀请我一起活动呢?
看到这些留言,我的心里五味杂成。因为我的文章,如果加入了她所说的这些元素,文章就没有主题会显得很凌乱。从她发过来的微信字里行间中,感觉她很生气,认为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的确自己的此次之行,收获了对中国李庄认识的升华,还获得了常志敏教授《漫话中国李庄》的赠书。都是因她和另一个平台邀请,我很感激。我们在宜宾的三天,每天都有人请我们吃饭,我知道都是她的缘故。或许我和她对这件衣服的出发点不同,对写作的认知也不同。
我觉得自己很为难,而且跟她也说不清楚。有些说不清楚的事,就没有必要去说清楚,这样不仅更说不清楚,而且连仅有的友情也会荡然无存。我想过一下,让她冷静后,再通话给他她一个解释,如果她不再生气了,那是最好的结果。
《李庄有爱》一文,主要写了吴孟超院士在李庄的一段生活,从吴孟超与妻子的小爱,写到了李庄对同济大学无偿提供帮助的大爱,以及这些借住李庄的知识分子,又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了李庄的父老乡亲,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交响曲。
这篇文章是赶在征文结束前的几个小时完成,在截稿之前投到了平台。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学会工作,完全没有时间与群里的朋友分享,只把文章挂在朋友圈。或许这个朋友就是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的这篇文章,然后转发给了这位文友。文友看到了,就对我说文章倒是写的好,就是少了些情义,没有在文章里用上去李庄拍的照片。事已如此,解释显得多余,所以我还是给这位文友打去了电话,我说:“你说的一切我都理解,怪自己考虑不周到,将来会注意的,请相信我。”
人的一生永远都深陷朋友圈,像我这样多愁善感的人,总有与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事发生。唯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朋友要我写一份自我介绍给她,于是在记忆深处使劲搜寻教育生涯中,自己引以为豪的过往:成都市培华小学退休语文教师,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职称。德育学科带头人,曾任成华区教师讲师团成员,荣获成华区最具影响力班主任,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四川省优秀中队,全国红旗标兵中队。创作的《做个文明好少年》,入选成都市50首优秀立德童谣。曾多次参与学校各种校本教材的编写,独立完成书法类校本教材《书史》,并带队编写学校低中高各段《儒雅娃手册》。
写完以后,长吁一口气,自豪感油然而生……找了很久照片,才找出这张支教照片,想起张艺谋拍的一部电影名《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