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
有人曾评:“词至东坡,坦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同时代的王安石对苏轼的评价甚高,他亦云:“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离我们最近的现代作家林语堂则说过:“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他是宋词豪放派开创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词家、散文家、书画家、政治家、美食家,是值得后人景仰的千古第一文人。
苏东坡于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阳历1037年1月8日,宋仁宗赵祯在位)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病逝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阳历1101年8月24日,宋徽宗赵佶在位),历经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任皇帝。1101年,宋徽宗赵佶掌握朝政大权,大赦天下。苏东坡遇赦北归,路过金山寺,面对寺中自己以前的画像,对自己的一生作出了自嘲性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的一生,自幼苦读诗书,年少金榜题名,中年外放十年政绩斐然,历经“乌台诗案”涅槃重生,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老年终获圆满。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在这个浮躁不安的时代,如果你能用心走进苏东坡的诗词世界,聆听他的人生故事,定能感悟到其“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精神。
苏东坡的一生写了许多的诗词,诗约4000首,词约340首。这些诗词或为人而作或为事而写,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他的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从小家写到大家,从爱情亲情写到家国情怀,从舞勺之年写到耳顺之年……他一生的情感就沁透在了这些诗词之中。
他和第一任妻子王弗伉俪情深,在妻子去世十年后仍难忘怀。1075年,时年三十八岁的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因梦见爱妻而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当年读书时我便能将这首词烂读于心,但只知道它的措辞唯美浪漫诗意,却不懂其中复杂的情感。当我了解了苏东坡与王弗的爱情故事后重读这首词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那个敏而静、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的王弗,那个与他默契十足共取“唤鱼池”的王弗,那个凝立屏风之后给他建议的王弗……一直都住在他的心里。词中饱含深厚的情感、浓浓的悲伤、深切的怀念,无不令人动容。而在如今这个时代还有多少这样真挚的情感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许多东西都被量化了都被贴上了价格的标签,包括情感在内……这是悲哀的!有人的情感价值变成了商品,与他人交换供他人享用。这不仅限于社会,围城之内亦然。有多少名存实亡的婚姻正遭受着无情的折磨?与之对比,苏东坡对亡妻那份纯粹的爱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他对爱的执着与信念,难道不是我们现代人缺失并应该去追寻的吗?
苏东坡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后他遇到了王闰之和王朝云,她们先后成为了他的妻子和知己。
在王弗去世后的第四年苏东坡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王闰之秉性柔和,遇事随顺,与他同甘共苦,陪其走过了二十五个春秋,后因病去世,年仅45岁。苏东坡悲痛不已,为王闰之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亲自写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其情之悲痛感人不输于《江城子》。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临死前叮嘱儿子们将他与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合葬在一起,可见他对她的感情之深厚。
提及王朝云,必须说一说为大家所熟知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明写西湖的美丽风光,实则为朝云而作。聪慧机敏,如同空谷幽兰般的王朝云与苏东坡的关系比较特殊。她以侍女的身份陪伴了他二十年左右,与他度过了贬谪黄州和惠州的两段艰难岁月。虽然无名无分,但她始终不离不弃,直到到了黄州之后她才由侍女变为侍妾。由此可见,苏轼之于朝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她是他的红颜知己,她知晓他举手投足间的用意。苏东坡后为其写了《蝶恋花》,其中就有那句我们熟悉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这样的知己,放在今天仍是稀罕的。要遇到一个懂你的人,并不容易。如果遇到了,就好好珍惜吧!
除了爱情与婚姻,苏轼(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兄弟情深。1076年中秋之夜在密州任职的他因想念弟弟而作出了至今广为流传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岁小儿都能诵读的佳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当年苏洵为两个儿子取名也是有讲究和深意的,哥哥叫“轼”即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弟弟叫“辙”即车轮碾过的痕迹,父亲对他们寄予厚望,他们是一个整体,应相亲相爱。他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生都在相互扶持和鼓励。这种原生家庭中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是我们应该珍视的,想想他们,或许你就不会再为家庭中鸡毛蒜皮的琐事而烦忧了吧!相比他们的遭遇,我们已经幸福得太多了!
以上所述皆为东坡之小家情爱,更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他的大爱,是他那如海广阔的胸襟如水澄净的心灵。他能将“尊主”与“泽民”高度统一,他是为官之楷模。在杭州任知州时,他疏浚西湖,修复六井,堆建苏堤;远贬惠州之时,他向地方官员建议依市价征税,他热心于医疗卫生、居民饮水等事宜;贬至儋州(今海南),这个仅次于满门抄斩的惩罚,他仍然乐观面对,作诗道:“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既来之则安之,面对当地落后的生产力和愚昧的风俗,他并没有气馁和放弃,而是以一己之力帮助儋州百姓摆脱陋习,兴办学校,教化人心……
常言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苏东坡的一生无论穷达祸福,无论顺境逆境,他的心中永远都装着百姓。他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力行惠政,矢志为民。如此豁达率真、美好无私之人,当然也会一直活在世世代代人的心里。斯人已逝,但他和他那些深情的诗词,会在千万年的时光里流传,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