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为:曾奇峰《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
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01 心理咨询:一个移情和反移情的过程
心理咨询:一个移情和反移情的过程做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个移情和反移情的过程:
第一,我小时候曾经被不恰当地对待过,形成了有问题的人格。
第二,我试图改变我的人格,我就去找一个专业的治疗师,希望他能够恰当地对待我。
第三,在我跟治疗师的关系中,我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地诱导他不恰当地对待我,就像我的父母或者其他人对我那样。
第四,治疗师要顶住被勾引不恰当地对待我的压力,坚决不要不恰当地对待我。
互补性反移情:在治疗师跟来访者的关系中,治疗师感受到他的原始客体对来访者的感受,并且像来访者的原始客体那样不恰当地对待来访者。
处理互补性反移情和一致性反移情的原则是,发现自己有互补性反移情的时候,要试图寻找一致性反移情。
02 生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一个好的精神分析师,应该对自己足够了解,应该很好地解决自己的移情,然后才能够自己的移情反应,更多地回应来自来访者的刺激。
我是湖北人,在我小时候,家里的炉子上经常蒸着一些烟熏制品。我在德国待了一年,非常想家,那时候联系不像现在这么便捷,于是我就去买了一些烟熏制品,在房间里蒸,让房间里充满烟熏制品的味道。这时,我觉得我身处童年的那个环境中—我父母给我制造的环境空间。
我女儿小时候,我也会在家里制造这样的味道。以后她有了自己的家,我去她家里做客,如果我能闻到她家里散发的烟熏制品的味道,我会觉得非常欣慰。因为我觉得这是她对我给她制造的童年环境的忠诚,表示她爱我。
你作为我的父亲,我可以爱你,但是我没有必要通过让自己保持以前你制造的那种“糟糕的状态”来爱你,我可以勇敢地过自己的生活。
精神分析一直在做一件事情—让我们过上不被过去所限定的生活。但是,我们被过去所限定,是潜意识层面的,我们如果仅仅靠自己的智力进行逻辑思考,不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只有真正地知道,我们的潜意识在干什么,我们不能觉察的那个自己在对我们做什么事情之后,才能够切断与过去的连接,更多地活在此时此地。精神分析,让我们有能力更多地活在当下。
03 督导与自我体验
案例督导所做的工作,不仅仅针对来访者的移情,还包括由来访者的移情诱发出来的治疗师的反移情,以及来访者对治疗的阻抗。而治疗师的移情,是不可以被案例督导涉及的,它应该在自我体验中涉及。
自我体验,就是治疗师完全作为病人,去另一个资深的治疗师那里做治疗,主要解决的是在成长中自己的人格存在的问题。
案例督导和自我体验是泾渭分明的,不可以混淆。否则,我们就发展了双重关系,我们可能在处理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以及来访者的内心冲突时,变得糊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