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不错,这句话是雷锋说的。
我心中的英雄,正是雷锋。
三年级时,我就读完了《雷锋的故事》。从中,我知道了雷锋从7岁开始就成为一个孤儿,是凶恶的地主使他的家庭支离破碎。所以,他嫉恶如仇,不畏强暴。
虽然他是孤儿,他却总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雷锋说:“我认为我就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我,我就会到哪里去。”的确如此,他的终生都献给了解放军,献给了革命事业,献给了共产党,献给了新中国。无论他做什么,都是那么一丝不苟、脚踏实地。
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是这句话,让我对雷锋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赞美,更多的崇拜。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出差时,他不闲着,要在火车上帮忙,乘务员让他休息会儿,他也不休息;空闲时间,他不像其他战友一样,在外面放松放松,还是会去火车上帮忙。
在一个春节的放假期间,别的战友都在吃喝玩乐,在一起谈天说地,享受很少能有的轻松时间。而雷锋呢?他约上几个同志,向连长请了假。然后,就直奔抚顺车站,去帮助火车上的乘务员。一会儿给这个人倒水,一会儿帮那个人提行李,一会儿......乘务员看雷锋那汗都累出来了,让他坐着歇歇,他却不肯休息。他说:“这点累算什么?”又接着为乘客服务。
有些不理解的人会说雷锋笨,好好的休息时间却跑去帮忙。我却不那么认为,他就算笨,这也是可敬的、踏实的“笨”。
记得一那次,雷锋在车站遇到一个妇女,妇女把票弄丢了,急得直哭。他二话不说,用自己的钱重新买了一张车票,给了那个妇女。还有一次,在一个休息日,雷锋肚子疼得实在厉害,就出去买药。路过一片工地,听到那里正在修一所小学,他肚子似乎不痛了,就立刻去帮工人们搬起砖来。这些人都挺敬佩雷锋的精神。
施工任务中,雷锋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可他太渴望学习,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
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时间总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我很赞赏雷锋的想法,有时特别忙时,我也会学着雷锋,见缝插针地看课外书。不知不觉中,我积累了不少课外知识,也对雷锋多了几分敬意。
雷锋就是这样,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还不忘时刻学习充电,他是我们的好榜样!他做的都是很普通的小事,他为人民做的好事也数不胜数。虽然没有惊天动地,却可歌可泣。这些事,一件件、一桩桩,都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作为班长的我,忘不了雷锋精神,时刻牢记着雷锋的崇高思想。在学校,我总是不断努力,像雷锋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些这样的小事:在我们班上,事事以身作则、刻苦努力,所以总能保持班里的前三名。
作为班长的我,老师不在时,我主动维护班级纪律,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制止,以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原来“小自私”的我,在“雷锋精神”下,不断地完善着、成长着……
雷锋虽然已经离去,雷锋叔叔的语录,却成了我们行动的指南。望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心和努力,把我们的亲爱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尤其在这个人情味日渐淡去的时代里,“雷锋精神”是我们最最需要的“精神食粮”。
如今,雷锋精神传遍世界,人们都在学习雷锋的英雄品质——舍己为人,乐于助人,一心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