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百词斩的阅读群里有同学问老师关于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问题,当班的熊老师做了十分详尽的回答,其中很多内容我在日语学习中也深有体会,整理如下,与君共享:
学习的顺序是先大量输入(阅读听力),然后再输出(口语写作)。至于单词和语法,首先做到在阅读中能够熟练辨认和理解,然后再做到听力中能听出来,最后是能说出来和写出来。保证先输入再输出,详细步骤可以自己微调。
很多同学提到自己的词汇量也不少但是看美剧什么的还是得有字幕,更别提开口说了。对于这种现象,熊老师建议大家不要着急输出,把输入练好了再开始也来得及。有同学提到老外小时侯都不教语法的,那么我们小时候学中文学习语法了吗?(我觉得学了,老师说没学)老师说,母语者和二语习得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语法本来就是后人总结出来的规则,是为了帮助非母语者学习语言用的。母语学习和二语学习是完全不同的,而幼儿二语学习和成人二语学习也是不同的。我们小时候家长怎么教我们说话的呢?“来宝宝,这个是车车”,“来,吃饭饭,回家家”,儿童期的语言学习,包括母语学习者,他们是在大量重复、简单的环境里习得(注意这个词汇),不是学习语言的。
而我们长大以后,再不会有这样的学习环境了,所以才有人总结诸如语法之类的东西教我们学习。虽然成人的学习能力比儿童强大(包括认知能力、记忆水平),但是成人需要正确的方法。首先击碎大家一个幻想或者说是常识性错误:我英语差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是因为没有开口大量说。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当你的整体水平很低的时候,把你丢到一个英文环境里面,只能发生两种情况:一,老外为了迁就你听懂,大量使用诸如:吃饭饭、坐车车之类的句子和词汇,导致你产生我能和老外对话的错觉,但实际上,换一个不知道你水平的人,一张口,你就哭了;二、就是你为了别人能懂,大量开口,产生非常多的错误表达,但是大家为了交流,没人计较这些,听懂便罢,于是出现了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永远只能是错误表达(说太多,产生了肌肉记忆)。所以,输入不够的情况下,不要想着去开口说,更不要去混什么英语角。
那么怎么才算是输入够呢?为什么词汇量1w+,阅读能看懂,但是听说都蒙圈呢?一个单词有四个层次,词义/拼写/语音/个人联结,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多停留在前2层,会认会拼写,但是没有到后两层。语音层大家都知道,个人联结或者说联结层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想象一辆车,车怎么说,car,那继续想象,轮胎呢?轮毂呢?方向盘呢?刹车呢?后视镜呢?这就是car这个单词的词汇网络,我们能把我们的单词构建成网络吗?第二种网络,比如说悲伤是sad,那么有哪些悲伤?程度有多大差异?喜悦又是哪些?这些是另一种网络。
所以听不懂和说不了,其实第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词汇深度不够,我们只是认识而已。第二个原因,我们的输入都是词,开不了口是因为句子输入太少......这个问题,有个很难但是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新概念的文章。我们强行记住更多的句子,就会发现会自燃开口说句子了。
英语思维,其实是在我们见过大量英文文章、视频、材料后,慢慢去理解,老外为什么会这么说话,老外喜欢怎么表达,你自己去总结,比如中国人爱说意思意思,这就是中文思维,那老外在这个情况下会怎么表达呢,自己多总结,多类比,慢慢就形成了。总之不要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