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空闲应一位姐姐邀请参加香道课,第一次接触,感觉不错很静心。小白一个百度科普一下,加深印象。
杏梢红湿昼初长,
睡过窗间半篆香。
——宋·陆游
篆香是一种古典意蕴悠长的美学符号,也是香者们常习的闻香之法。它曾无数次出现在古典诗文之中。
篆香,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用香方式之一,早在在唐代时就有人使用,宋代时达到高峰。
篆香,也叫拓香、印香,用一个叫做香篆的模具,将香粉填入,取出香篆,点燃成型的香粉即可。
香篆的制作材料很多,古时多用木头,现代多用亚克力、铜、合金等。模具雕刻时上窄下宽的比较好。
香篆的纹样有很多,如佛教的六字真言,“福、禄、寿、喜”字,梅花、莲花、祥云、八卦图案等,多是吉祥、祈福的寓意。
篆香的最大特点是点燃其中任何一端,香自身就会依照香的篆形印记依次全部燃尽,在唐宋时期,古人曾用篆香来计时。故篆香又称为百刻香,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代还出现了专门为家庭、茶肆、酒楼、青楼制作篆香的生意行当,应客人们的需要随唤随到。
清代印香炉工艺家:丁月湖。居南通石港场。能书善画,擅仿制各式炉形。他设计的芸香炉,百模百样,制作精致。芸香炉为古时书斋文房的清供雅玩物,形式有方、圆、长、扁、多角等,并有物象图案。炉内外均题有吉祥语句。辑有《印香炉式图》一册(或称《香印篆册》),书始于1876年,成于1878年,刻于1880年或稍后点;图谱卷首有刘瑞芳等序文及题词,有各式炉盖平图97幅,各式印香篆刻模平图44幅。
篆香是一种香艺的表演,在打香篆的同时也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香文化演绎。
篆香除了可以闻香,还可以观烟:一炉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洞察梵烟缥缈。凝神静观缕缕清烟,或笔直冉冉直上,或迂回缭绕而行;时而旺炽澎湃如坠五里雾中;时而形单孤拔如绝壁卓然静逸。
篆香是修身养性的绝佳之法:看似简单的篆香,却需要非常繁复的工序。打香篆既是一种乐趣,也是凝炼心性、可修身养气的高级休闲方式。在打香篆的过程中需要精准的把握好分寸和力度,粗心打不了篆香,烦躁时也打不出精美的篆香。唯有细心、静心,有耐性,才能打出好的篆香,体味到香的无穷魅力。
第一次处女作,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