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半,珣宝还没有觉觉的意思,抱着他在阳台上,口中哼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
从13楼的阳台向下俯瞰,夜晚的北京城比白天少了些许喧嚣。对面排列有致的高楼里,多数人家亮着温暖的灯,视觉不远处的“北京安贞医院”和大大的LOGO十字闪烁着红色的LED光。斜过身子是水立方和鸟巢方向,在这样暖煦煦的夏风下,夜色中的鸟巢有一种别样的美。尤其喜欢在这种安静的夜晚,向外远眺,仿佛整个城市都可以尽收眼底,心也跟着宁静下来。
这一刻,重复着熟悉的场景,像是回到了大四毕业的那年。拿着学位证和毕业证,大家收拾好行李各奔东西。我不是最后一个走出九舍寝室的,无法想象送完所有人离开的姐妹的心情该用什么词去形容。
当时的我也是站在某高层中,不同的是,俯瞰的是整个大庆城,抬头仰望,可以看到无数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小时候是多么意气风发啊,每当和亲戚家的兄弟姐妹齐聚一起玩说理想的游戏时,都会故作认真,坚定执着,神采飞扬地说我要去北京,从小就没缘由的喜欢。毕业了,有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拖了一个拉杆箱,就这样来了。懵懂青涩,跌跌撞撞,成了正宗的北漂一族。
其实,北漂的生活还是比较辛苦的,因为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家。你租的房,你吃的外卖,和你打过交道的房屋中介,你屋子里简单的陈设… 漂的感觉会时不时跳出来提醒一下自己。还好因为喜欢这里,这些都不是问题。也曾在早晨一边拿着刚买的鸡蛋灌饼一边赶公交;也曾自己一个人拖着拉杆箱从地铁一号线上下楼换乘二号线;也曾因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不想再继续坚持;也曾加班到很晚回去路上可以买到热腾腾的烤红薯而感觉暖心;也曾数九寒天傍晚一个人穿过小区看到别人家里亮着的灯光而感慨唏嘘。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在这个城市里,有一盏为晚归的自己而亮着的灯。
总体而言,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没有经历食不果腹,没有经历露宿街头,没有经历坑爹被骗,遇到的都是好人和贵人。用大学时候的奖学金和妈妈的初期赞助平安实现了储备和过渡,也比较快地实现了经济独立。而后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学习,找了一份靠谱的工作,嫁了一个还算靠谱的相公,结果还有了一个应该挺靠谱的娃。可能很平凡,但却不平庸,没有经历波澜壮阔,却在不断尝试探索,剖析更多生命的可能性。也曾犹豫止步,也曾迟疑动摇,但这几年里,更多的是在呵护着梦想的种子,看着它一点点发芽、生根、长叶,慢慢慢慢长成参天大树,内心多了一份平和与定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你的用心付出,时间看得见。
人一定要趁年轻时,尽量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别仓促接受眼前的限定,而忘记了自己从少年时就最希望实现的事。为什么不想在家做一份安逸的工作,享受着和爸妈的天伦之乐,非要和自己较劲去追求理想呢。原谅我不羁放纵爱自由,不仅仅是要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更是不希望碌碌无为得过且过,放眼望去,过“一天即是一年,一年即是一生”的生活。父母支持自然最好,不支持的话,那就尽快提升能力,争取过得好一些让他们把心放下。你已经成年了,不要指望靠父母亲来讨生活,那样他们就成了你生活的大股东。经济不独立永远不会有发言权,活该别人对自己的生活指手画脚。
就像书上描述的那样:“在最好的年龄,最应该做的,并不是奋力地去追逐名利与虚荣,多去看看世界,找到自己沉迷的兴趣点,才是最值得我们去做的。”想想当年你的梦想,是已经走在实现的路上了呢,还是已经听到了它破碎后洒落一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