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带着一帮大臣、妃嫔从北京狼狈逃离,到热河避难,对外说是“北上狩猎”。北京城留下恭亲王奕䜣跟洋人周旋通融。
皇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到了热河以后,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太医说皇帝的病必须得清心静养,可洪秀全的太平军闹的大清朝天翻地覆,曾国藩、李鸿章整日里马不停蹄四处剿匪,皇帝怎么能静得下心?再加上皇帝又不爱惜自己的身子,除了后宫佳丽,怡亲王、郑亲王又从宫外弄来什么曹寡妇,皇帝的身子早就被掏空了,现在就是神仙在世也救不了皇帝,只不过是在托日子罢了。
恭亲王奕䜣奉命在京城跟洋人交涉,不久之后就流传出来谣言,说恭亲王挟洋人自重,有谋反的企图,这样恭亲王心里很不安,他上了一道奏折,奏请到热河探望皇帝病情,更重要的是要跟皇帝解释北京的流言,但皇帝没有批准,给驳回去了。这下恭亲王更惶恐了,他知道皇帝对他是越来越猜忌了。亲哥俩为什么会闹到这个地步,这里我们要解释解释。
道光皇帝有九个儿子,咸丰皇帝奕詝排第四,恭亲王奕䜣排第六,咸丰皇帝的母亲是皇后,可是在他十岁的时候去世了,道光皇帝把十岁的奕詝托付给奕䜣的母亲抚养,所以咸丰皇帝和恭亲王他俩小时候是一起长大的,两个人的感情,比跟其他兄弟深厚的多。
咸丰是嫡出,但他的文才武略都不如奕䜣,哥俩小时候感情挺好,长大之后就面临一个问题,谁做皇帝?在这个问题上是没办法心平气和互相通融的,私底下两个人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他们师傅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夺得皇位也是各显神通,最终咸丰的师傅杜受田棋高一着,他教咸丰“藏拙”,就是把缺点藏起来示弱,博得了道光皇帝的好感,最终夺得了皇位。
但是奕䜣这个六皇子在这九个儿子中确实是最优秀的,道光皇帝又专门留了个遗诏封奕䜣为亲王,在清朝历史上这种留双遗诏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你想啊,恭亲王和咸丰争皇位斗得你死我活,道光皇帝生怕咸丰不给奕䜣封王,还专门留个遗诏封奕䜣为亲王,这怎么能让皇帝不对恭亲王心存芥蒂呢。
咸丰皇帝一登基,给奕䜣的亲王封号是恭字,这就是要告诉奕䜣,你老老实实做你的亲王,其他别再有什么妄想了,然后剥去了奕䜣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的重要职位,只留了个亲王的虚衔,而且奕䜣的母亲也没有及时封为太后,所以说咸丰皇帝对恭亲王那是一百个不放心啊,你就在京城好好待着吧。
皇帝不愿意恭亲王来热河,肃顺也不想让恭亲王来热河。当时朝廷政局分为两派,恭王、醇王为首的亲贵一派,肃顺为首的军机大臣一派,眼看着皇帝快不行了,恭王你来热河干啥,你不是要来跟我们抢权嘛,所以肃顺挟持着咸丰皇帝在热河,要等大事定了权势稳定之后再回京城。
皇帝的生日快到了,曾国藩剿匪也有了好消息,肃顺打算给皇帝好好过个寿,为堤防恭亲王和朝中那帮大臣以此为由,奏请到热河来给皇帝祝寿,肃顺提前做了准备,明发上谕,大臣们不必到热河来磕头庆贺,这让懿贵妃恨得牙根儿痒可也没有办法。
懿贵妃是谁呢?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慈禧太后。因为皇帝的身子弱,精明能干的懿贵妃一直帮着皇帝看折子,为此肃顺几次三番在皇帝跟前秘密进言,说懿贵妃有野心,爱揽权将来就是个祸根。这一天懿贵妃又惹皇帝不高兴了,皇帝一气之下叫来肃顺,准备给懿贵妃来个连降三级。
肃顺来了之后,咸丰皇帝的怒气已经平息了,毕竟懿贵妃给他生了大阿哥,再者,懿贵妃和肃顺是死对头,皇帝为朝政已经烦不胜烦,他不想再去招惹是非,所以降级的事儿就没再提。
肃顺已经从太监那里知道皇帝叫他的意图,看咸丰皇帝偃旗息鼓了,他不甘心,懿贵妃始终是他的心头大患,于是他跟皇帝说:皇帝,懿贵妃仗着自己生了大阿哥,恃子而骄,皇后忠厚老实,丽妃也不是她的对手,您得为她们两个打算打算啊。
皇帝很敬重皇后,丽妃是他的最爱,肃顺提起这两个人,皇帝很郁闷的说,那该怎么办?
钩弋夫人在汉武帝七十岁时生了汉昭帝,为防止后宫干政,汉武帝临死时,赐钩弋夫人自尽,肃顺举这个例子,劝咸丰皇帝除掉懿贵妃,保留她的儿子载淳。这些话都通过懿贵妃身边的大太监安德海,安插在宫里小太监,传到了懿贵妃耳朵里。
懿贵妃又怒又怕,其实啊,她是在学习怎么处理政务,她是皇帝身边的女人,对皇帝的健康状况最清楚,她知道再有个一年半载,她的儿子大阿哥载淳就会继承大统,儿子的江山谁来守护,得是她这个皇额娘!现在不学习怎么处理军国大事,到时候怎么办?肃顺对自己三番五次下狠手,自己现在的处境很危险,必须得笼络住皇后抓紧大阿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