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与“静”来观察孩子
在一群同龄孩子中,有的孩子在需要静的时候 ,比如听课,他能集中注意力,很投入;需要动的时候,比如需要发言或分享时,他能声音洪亮,落落大方的表达自己,这样的孩子守规则,温和,淡定,自然,该出手时能出手,让人感觉很舒服。有的孩子正好相反,在需要静的时候,他在动,坐不住,不投入,需要表达的时候,他则声音如莺莺细语,扭捏、羞涩,各种不好意思。这种孩子往往给人以“活泼”的假象,实际上他守不住规则,该出手的时候他是退缩的。上述两种孩子的行为与学习成绩具有正相关性。还有一类孩子很安静,只是听众,不表达自己,这类孩子可能就是班级中很乖,容易被忽视的中等生,他们自我感觉存在感比较低。
当然,孩子的动与静一方面与先天的神经发育和不同的气质类型有关,孙悟空变不成猪八戒。另一方面与后天不同的教养方式有关,越是被肯定、被接受的孩子,内心越静,越容易集中注意力,所谓,静能生慧,慧能生智,这种孩子自信;越是被否定、不被接受的孩子,心里越躁,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这类孩子自卑或自大。如果家长再进而指责、批评孩子,孩子会更躁,恶心循环开始。
作为家长,一要有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意识,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只顾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观察孩子的最好方法是把孩子放在群体中,看她的行为习惯是否偏离常态,是否和群,如果过度的坐不住,羞涩,扭捏,就要引起注意了。二要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想一想自己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孩子容易静,是不是我们静了,孩子自然就会静下来,我们越躁甚至发脾气孩子越闹腾,或者即使由于害怕表面静了,但内心是躁动的。所以孩子的性情需要我们家长的好性情来滋养。好心情才会有好孩子,好成绩。学习成绩是个副产品,注意喽,我说的是成绩是个副产品,就学习抓学习往往要不到你想要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