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有很多内容创业者通过实践,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营销模式,但大多数人不得其法,反而越来越迷茫。
内容,借互联网之势风头正劲,里面的闪光点即为价值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了巨额收益。个人IP异军突起,粉丝的能量不可小觑,凭借个体的话语力量往往就能掀起整个网络甚至整个社会的波澜。
内容形式层出不穷,得到,知乎,简书,分答,千聊,喜马拉雅,头条号,百家号,火山小视频,快手,抖音……等等这些平台的内容填补了人们的日常碎片化时间,内容商业化也越来越成熟。
但不论免费还是付费,传播都是不变的课题。怎样才能以更优雅的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使之更容易接受,主动传播呢?内容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力量?是什么让大家产生共鸣,可以左右舆论导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拿微信用户来说,大多人都会有在朋友圈分享文章的行为。其中,经常分享的约有50%,偶尔分享的约45%,剩下的是由于个人因素或社会因素从不分享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由自己圈内的朋友和亲人分享的内容,更能引起关注再次分享。而由圈外不熟悉的人分享的内容,关注度较低甚至都不会被发现。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私人订制千人千面使得我们的关注度高度集中,某领域的专业类文章内容更容易被发现,使得我们对不熟悉的陌生人有了深入了解,更愿意接受并转发点赞。
经研究,标题的爆炸性、内容的相关性和文章后面的评论是促使用户打开查看文章的三大要素。
标题是第一印象
看人先看脸,看文章当然是先看标题。好的标题就是敲门砖,能否在3秒钟之内打动用户点击是关键。继而间接决定了文章内容是否能被进一步被转发传播。这是每个内容产出者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必修课。但另一方面需警惕不要走火入魔变成 “标题党”,因为这不是一锤子买卖。
内容是王道
好的内容中的重要因素在于文章中传递的情绪或情感能够引起我的共鸣。这是直接能刺激用户转发行为的。当用户被文章内容中蕴含的情绪或情感感染时会被同化,认同文章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这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归属,由陌生到熟悉把作者当成“自己人”,都是“自己人”了,关注转发点赞还不是“理所应当”。
用户评论是“资金池”
文章之后的附加评论就好像“饭后甜点”一样,他可以让人回味无穷,评论的内容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使得阅读者也想亲自去参与去评论。积累下来就像一个大奖的“资金池”一样,会让大家趋之若鹜为之疯狂。文章不想火都难
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的积累及打磨,希望以上观点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学习。
本篇文章「素木云享」原创,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