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后,我试过正在上班接到家里来电说娃俩正闹得不可开交,让我协助电话调停或者战后抚慰,不止一次两次,听到电话那头撕破嗓子的哭喊,除了心急如焚、如坐针尖就只能盼着家人能尽快哄掂他们,好让我悬挂的心快速落地。
二胎后,我试过对着争打得不可开交的娃俩那一瞬间只想夺门而出,只希望远离尘世寻一片世外桃源清净六根。
二胎后,我试过哪怕费尽心思,用心讨好,好言相劝,娃俩还是坚持己见谁也不肯让步,直教人高举白旗双手投降。
经历过无数次焦头烂额、捶胸顿足、无奈沮丧后,觉得自己就差没买两瓶“后悔药”灌下去自欺欺人了。
回想起自己相同历程,虽然现在长大了和弟弟间相互扶持相互支撑, 有商有量,但小时候特别是小学阶段俩个不停争争打打,如雷声般轰轰隆隆的拳头捶落声还记忆犹新,打打闹闹着就这样长大了。
相比较而言,现在他们姐弟俩算是温柔版,战斗指数已经下降了几个层级了。也不知道当时我母亲大人是怎么想的,应该也是烦透了吧?记得当时妈妈好几次训示我们姐弟俩,直叹气说我们像前世有仇般争打个不停,和邻居家的小孩玩得好过亲姐弟,有好吃好喝的争相给邻居家送去。
对着娃俩一次又一次的冲突矛盾爆发,无数次历史重演, 我也意识到,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当前的矛盾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真正的要解的是孩子们心中的结,更不是在每次战争爆发中下料,而是每日的闲话家常细枝末节中。
就像我小时候,和弟弟打闹无非是心中的两个结觉得父母[偏心]和 [重男轻女],想想也觉得搞笑的是弟弟也一样是觉得父母[偏心]。 我一直认为爸妈偏心弟弟, 弟弟也一直认为爸妈偏心我,就两姐弟能偏心到哪里去,长大了回想爸妈被我们扣的这顶偏心帽子可真冤大头了。
孩子们有争吵吗?争吵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之间的结又是什么呢?日常捕捉得到吗?
我们家常常有这样的片段(大家可根据家庭情况对号入座):
1.[炫耀]“姐姐,你看妈妈抱了我” “哼,爸爸说给我买” “弟弟,刚刚妈妈亲了我” “弟弟,妈妈一会带我去XXX” 一方总是把握住一切机会向另一方宣告ta的独享权
2. [互不相让:我不要] 我不要让给ta,明明是ta没道理,为什么还要我让,我不要让,我不跟ta分享,礼物也好,食物也好,玩具也好,互不相让。
3.[为什么?不公平]为什么弟弟不用写字满脑子想着玩,为什么弟弟可以跟爸妈睡一头而我却要自己睡一头?为什么爸妈带姐姐去跑步不带我?为什么给姐姐买了这么多文具我没有?为什么今天是姐姐生日不是我生日? 就连生日也要争个公平才肯罢休。
4.[我也要]我要颜色一样的!我也要这个!我也要去!我也要公主,我也要超人……
其实这些日常的片段,归结起来都是围绕两个根源点:[爸爸妈妈更爱谁?或者说爸爸妈妈对谁更好][在爸爸妈妈面前谁更棒?】
爸爸妈妈表现的更爱弟弟,姐姐马上吃醋;爸爸妈妈夸奖姐姐更棒,弟弟马上不依不挠发脾气,列举“罪状”证明姐姐没自己棒;谁都想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喜爱,谁都想争第一,上个楼梯都争先恐后。
争宠争爱争第一,互不相让,以致于大半年前他们常常三头两天战争爆发,严重的时候战绩累累,姐姐身上有弟弟清晰的牙齿印,弟弟脸上有姐姐的五指痕。
意识到两个根本的问题点,我和爸爸刻意的去引导,每一天、每时每刻和孩子们的相处,每一次争吵打闹苗头萌发之际,爸爸妈妈都一次又一次的给予孩子们信心,耐心的告诉孩子们,哪怕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爸爸妈妈一样爱大家] ,[姐姐有姐姐做得棒的地方,弟弟也有值得表扬的行为] ,就像刻意练习一般,一次次我们用行动和言语证明着相互的爱,一步步我们细数着孩子们的进步。
潜移默化中,姐弟俩已经少了很多打闹争吵,偶尔斗斗嘴,更多的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姐姐偶尔还会模仿妈妈平时举动,给弟弟讲讲故事,哄弟弟睡觉,出门有好吃的总惦记着给弟弟留一份。姐姐有姐姐的责任,要保护弟弟,弟弟也承担着弟弟的责任,也要保护姐姐。
父母的爱细细浸润着孩子们心胸,让大家一起相互接纳包容!每天让孩子们知道,爸爸妈妈都一样爱大家,大家都很棒,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