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假正经、不专业#的平和守护者
早就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拿没钱没时间当借口,不做攻略不报团,随心上路去遇见。
活了小半辈子了,虽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也着实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每天上班公交车花费1小时都有闺蜜称赞“你真能吃苦”,后来公司搬家来回6小时也坚持了一月有余。
随着行情发展和环境限制,其实大多数时候自己无所事事,我经常说自己越来越像个废人,自己废还不行,时间长了还总是潜移默化的把负能量传染给其他人。
要说现在认真审视自己,发现我真的是个无趣的人。
没有任何爱好,也没有什么特长,好的/都可以/没问题这些佛系口头禅随口而出。别人爱唱歌,我却连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全(除了儿歌);别人喜欢打游戏,我却也是三分钟热度,随时可以卸载;文艺风读书吧,我拿起来喜欢的可以茶饭不思,可是过了这火候又可以一年不举;甚至就连美食都没特别爱吃的,除了不太喜欢吃豆腐以外,所有的食物都能来者不拒,像这样好养活的人多吗?
不过我也有优点,就是特别容易去相信他人。去丽江的时候有个五行大师算我是个“爱幻想的人”这也体现在轻信他人这一点上,总是觉得社会上没有真正的坏人。。。
了解我的人都说我“傻“,我不认为傻是个贬义词,相反和聪明的人相比起来我更加喜欢和傻的人做朋友,但是我会佩服聪明的人,也敬仰有兴趣爱好的人。
【低欲望社会】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是以:日本公布“处女率数据高”为引言,讨论日本年轻人正在进入“低欲望社会”。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生所的调查数据:
在日本18岁到34岁女性中,有50%没有男朋友;还有39%是处女。
在日本18岁到34岁男性中,有36%还是童子身。
东方巨龙旁的小霓虹国,性产业年收入超过5000多亿。
这个问题不多讨论,从这个数据作者归结背后原由是“日本进入了 低欲望社会”,其实低欲望有点像最近中国流行的“佛系”,包括去年突然杀出的“丧文化”被年轻人大力追捧一样,“隐形贫困人口”这类自嘲也在揭示目前的社会状态。
【欲望】对有部分人来说成本太大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买房!
杭州的房价虽然和北上广不是一个档次,但是年轻人想凭自己的经济实力买房也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吧,用某类社会献爱心节目说的话”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也是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持续半年了每天依旧平均接到2个中介的电话,现在终于明白了以前人们说的赚了一年钱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了。
还记得之前有篇文章大致是说:你的同龄人都抛弃你了!
这片文章不止收获了10万+,也被zf文化部门盯上了,罪名是文章中的观点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心态。其实说的也对,毕竟所有人处在懵懂中过安稳不追求的日子社会也太平些。
我说这些不是说我们比同龄人差,而是发现这些社会衍生的例子刚好可以和一句话对上:当处在一个奋斗不再能改变命的社会里,就会进入所谓的【低欲望社会】
何不【活在当下】
其实说我们现在进入【低欲望社会】多少有点危言耸听,不确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最终会不会真的进入这样一个状态,但是的确所谓【欲望】对有部分人来说成本太大,或者说过于沉重。
中国人讲究“中庸”。
这和外国人倡导的所有的事情追求完美/极致/第一不同。有句歌词唱“赚点小钱就好,不求大富大贵,赚点小钱就好,喝喝小茶孝敬父母“,我觉得”活在当下“这个词说的特别好,但是真正能够唔透的人很少。
我裸辞花半个月的时候去一个人旅行,很多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羡慕我可以这么潇洒说走就走。其实你又何尝不可呢?
把一颗糖放到一碗水里不会觉得有多甜,但是把一勺醋放到一杯水里却觉得很酸;在路上捡到钱几块钱可能不会多开心, 但是丢了钱却很难过;你不会因为一件快乐的事高兴一整年,但有些人却会因为一件不幸的事情郁郁寡欢一生。
就像我前面说,没钱没时间,还要攒钱买房买车,我们被太多的【欲望】所累,活的一点也不潇洒不快乐。
当然,如果有缘你看到我以上大片长论的胡言乱语,如果也正好戳动了你某根内心深处满是尘埃的心弦,也请不要冲动。
做所有决定前请你对着镜子扪心问自己:”等我老了,我会为现在的决定后悔吗?“
愿大家向阳而生,永远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