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见一个视频,倍感悲哀。女生使用卫生棉条,却被室友指责不检点,甚至还广传班级。一时间,让女生颜面扫地。最后也和男友分了手。
可是,用卫生棉条有什么错。仅一句随意揣测,就毁了女孩爱情和清白。其实卫生棉条和卫生巾一样,只是一款普通的女性卫生产品。
而我们却莫名对它抵触。我们对“性”总是闭口不谈,在传统思想中,因为它是我们公认的羞耻,不检点。这都是由于我们教育的缺失导致的。
有时,我们会对很多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产生误解,它会被外界环境打上标签,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判断。卫生棉条亦如此。
不管从上一辈还是某些所谓社会媒体口中,我们了解不到其全貌,比如我母亲一直强调要我不要用棉条。不管我如何科普,她就是不让。
用卫生棉条的女人,都是不正经的——这是谁制定的标准来衡量女性?看到有数据说,国内女性使用卫生棉条的不到3%,而欧美国家大概是70%-80%的样子。难道这70%-80%都不是好女生?
女生自己的身体,自己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女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用品,但是也应该了解它的利弊,卫生棉条也不例外。
首先,更卫生。棉条每一根都是有独立包装的,但是一包卫生巾拆开后每片的卫生就很难保证了,尤其是随身携带的时候容易受到包里其他物品的污染,而卫生棉条外的密封包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携带方便卫生。
其次,肤感良好。棉条可以在内部吸收,有效减少卫生巾的异味和憋闷感。再次,卫生棉条可防止经血接触外界,并减少细菌的生长
最后,不容易漏。因为棉条更换次数没那么频繁所以差不了太多的感觉,要结合预算和目标综合考虑。
经期的女生都比较敏感,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不要因为一时好奇心的驱使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你是你自己身体的主人,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不需要守卫什么所谓的“贞洁”。“我还是处女,不能用棉条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有很多女性认为“膜破了就嫁不出去”“膜破了就是伤风败俗”。
再加上使用卫生棉条时需要将其塞进体内,有人觉得膜会因此破裂,影响自己的“名声”。
但其实大部分女性的处女膜不是密闭的,而是留有一个口子,且开口的形态各不相同。包括环状、锯齿状、伞状、弯月状……
处女膜是有弹性的,大部分情况下卫生棉条的尺寸是可以顺利通过的;但如果选择的型号不合适或者操作不当,就有可能损伤处女膜。
总而言之,卫生棉条只是女性卫生用品的一种,和粘贴式卫生巾一样,并没有什么需要感到“羞耻”和“不好意思”。
如果怕粘贴式卫生巾太闷热,又害怕侧漏,可以试试卫生棉条;如果比较介意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处女膜,那么不用卫生棉条也无妨。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卫生棉条是无法破坏处女膜的!
曾经有个男同学,从一个女生的书包里翻出一个卫生巾,抛在空中,大声嬉笑:“哈哈哈哈哈,面包,面包。”其他男生都在嘲笑,那个女生趴在桌上哭,像做了什么羞耻的事情似的。要是女生的裤子偶尔沾了血迹,也会被人带着嘲笑的目光打量。你若是笑我,你就是无知。
而这样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正是我国性教育的缺失。
用卫生棉条的女的肯定不是处……;用卫生棉条的女的肯定不自爱…… ;用卫生棉条的女的不能要呀……;这个社会对女生的生活用品恶意太大了。一半人类都要经历的痛,成为了她们被嘲讽鄙视的理由。
正常的生理现象,被人用猥琐的目光或玩笑羞辱。这是无知幼稚。希望大家,不带偏见,用科学、包容、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事情。告别偏见,冲破桎梏,你才能拥抱自己。
月经的痛苦,你可以不懂,但请你尊重。你可以不喜欢、也可以不使用,但怎能让区区卫生棉条,成为判断女生好坏的标准呢?
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对使用卫生棉条的女生,她们没有做错任何事。用棉条不是性行为,棉条也不是性器官。用棉条的你也没有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