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母亲大人给我发消息,小舅妈感冒有一段时间了,还没有好。要我打一个电话过去关心一下。这条消息直到今天早上我才回过去,不是没有看到,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安慰,母亲的嘱咐又不好拒绝。
不是因为我心里没有小舅妈,而是,我深知自己不能帮她分担感冒的痛苦,打一个电话过去寒暄几句无意义的话,起不到作用。
并且我是一个喜欢提意见的人,事实表明,之前有一次就因为自己给舅妈提的一大堆早起锻炼的建议,那个消息窗口隔了好久都没有回复我,搞的很尴尬。
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安慰人,我更喜欢关注事实。事实也没错:最终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只能是当事人,外人安慰,对于事实起不到作用。
那么安慰的作用是什么呢?
安慰的目的在于达成一种连接,告诉他:不管你经历什么困苦,我,始终和你在一起。
是不是让人感到很温暖,听到这样的话,那个人估计在大的困苦也能挺过去了吧。
举个例子:
有一个人因为没有去参加同学聚会,问你:我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很不合群?
你应该怎么安慰他呢?
很明显他的情绪有自责,担心自己没有参加同学聚会,被别人认为不合群。他需要有人能够认可自己所以你应该给予支持。
一个需要安慰的人,都是在寻求某种需求,你需要从他的话中听到背后的情绪,比如,缺乏安全感,没有认同感,或者是痛苦,担心,自责,找对他需要的那个点,有针对的给予他这些,就是安慰到了点子上。
有没有一个通用的公式呢?
当然有,在搜索了大量关于如何安慰人的方法,我整理如下:
我认为安慰分为听,说,做三个部分。
听就是倾听他,感受他的感受,达到情感连接,说就是帮助他说出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然后表示认可。做就是行动,哪怕你做的起不到多大作用,却能很温暖人。
心理学家指出,安慰并不等于治疗。治疗要使一个人改变,断其苦恼,而安慰是肯定其苦。
没错,倾听的第一步就是肯定痛苦。
比如一个人生病了,跟你诉说
第一时间你要做的是肯定他此刻的痛苦,让他知道,有人能理解他现在的遭遇,他不是一个人。
然后想象自己在生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然后去行动,打一杯热水,坐在身边陪伴,都是很好的选择。
不加评价: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感同他的感受,你没有权利去加入自己的见解,看法,因为,一旦加入看法,就成为讨论对错的问题。一个向你寻求安慰的人心里已经很难受了,他需要的不是你跟他纠结对错。所以,不要加入评价。
连接:倾听过后,连接到自己的大脑曾经有过的相同的感受,陪伴他去感受就好,可能你不需要说一句话,把情绪调到一个频道,他是能感觉到的。
表达:这里不是讲道理,更不是提建议,而是说出他此刻的痛苦,比如,我知道你此刻心里很难受(感受),你失去了工作(事情),不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未来)。
有哪些在安慰人时不应该做的事:
1.提建议:大提建议会给人一种好为人师的感觉,很多时候,那个人并不是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只是嘴里想抱怨一下,道理我们都懂,可生活还是那么难。
2.埋怨:你怎么这么不上进?你在抱怨什么?你心里就算是这么想的,也不能这样说,本来起不到效果不说,更加让人反感。当事人得不到理解,还被扣上了犯错的帽子,情何以堪,估计他下次再不敢找你啦。
3.过度比惨:为了达到共情,很多人都会去这么做。说出自己或他人相似的经历。比如:一个人脚趾划破了,贴了好几个创口贴,向好友抱怨,好友却说,今天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趾的人。
总结:正确安慰一个人就是 倾听他,连接他的感受,不加评价,说出他的痛苦的原因,表示肯定。
关注情绪而不是事实,而不是对错。不提建议,不提建议,不提建议。
(ps:最后希望舅妈的感冒尽快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