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学之,庶自别于下民。 开卷有得,述为《纪闻》。 深宁叟识。 ”这句话出自明代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困学纪闻》和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并称宋代考据笔记三大家,张富祥先生的《宋代文献学研究》“王应麟《困学纪闻》一书,依照清人的看法,在宋代笔记著作中当称压卷之作。”
笔记,又称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及见闻的单篇文章。笔记在我们读书生活中必不可缺,对我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有时候你会有这样的困惑:
•当你突然需要某条笔记时,明明记录下来了,但是把笔记本翻来覆去就是找不到。
•笔记本上分类或多,一写笔记就感觉跟麻烦,导致无法坚持写笔记。
•读完一本书要写笔记的时候,已经忘记了书的内容,不知道要写什么了?
那么,我们到底要用什么方法做笔记,才能杜绝以上情景出现呢?笔记对我们的读书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要如何做才能灵活运用笔记中所记录的知识呢?在这里我要强烈推荐这本由奥野宣之所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奥野宣之是日本有名的“笔记本作家”,不管是他的生活,还是工作,他都坚持以笔记本来记录。奥野宣之的这种生活方式,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还独创了信息整理书和智慧创造法,并出版了相关著作。
其实看书名我们就知道了,《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是一本讲述如何用笔记读书法提高阅读效率的书。乍一看“超实用”三个字可能会给人夸张的感觉,但当你真正进入书中了解甚至是尝试作者奥野宣之提出的这些方法时,你会感觉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超实用”。
奥野宣之在《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中,从“选书--购书--读书--活用”这四个方面,讲述了“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能使学习者高效转化书中的知识。《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以笔记本为载体,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规划、记录、梳理信息,学习如何与书相处,如何把书中内容记住并活用,然后成为自己实用、可持续的技巧。
• 一句话笔记--让读书笔记易于坚持
做读书笔记难不难?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然而对很多人而言,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难以坚持的过程。之前一说起读书笔记,我就会感觉这是一个高端严谨,逻辑复杂的东西,第一反应是拒绝的。虽然也会偶尔在书上写写划划,但终究难登大雅之堂。直到看了奥野宣之的《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奥野宣之提出了一种平易近人的读书笔记类型--“一句话读书笔记”。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易于坚持,并且会有所收获。能坚持下去,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不论做读书笔记要到哪种境界,都应该以坚持下去为先。《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句话读书笔记”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窍门就是: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并没有必要拼命思考作者要传达什么,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好了,这样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信息繁杂,而无法下手了。
奥野宣之说:“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那就干脆丢掉。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从这一点来看,写在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话”
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在读书时就像在与作者交谈一样,他会在书上批注说得对”、“辩证的精华”、非常重要”、“原来如此”等话,表明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精辟见解,用一两句话批注在文章上。
• 笔记本一元化--有效利用信息
奥野宣之提出了“信息一元化”--就是把想读的书和读过的书都记在同一本笔记本里,不设分册。包括购书清单、日常随笔、剪报和读书笔记,都要不分种类地记在这本笔记本里。乍一看,这样比较乱,但是可以对比一下:
情景一:就是奥野宣之所说的将所有内容记入同一本笔记本,有新的内容就接着前面继续写。如果需要查找什么信息或者资料,细致地逐一查阅,一定能找到。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只要在这里找,一定能找到;找不到就是没有记录过。二是能通过一次次地查阅,加深记忆与理解,充分利用信息。
情景二:你准备了一本“读书专用笔记本”来记录读书时产生的构思、创意、杂谈等和一本“其他内容”,甚至更多。这样的话,不方便携带是其中之一。当你写的时候,你会发现,将“读书相关”和“其他内容”明确分开是很困难的。这样做的话,你不但会为信息分类而苦恼,而且还会会增加写读书笔记的压力。
其实奥野宣之并不是“笔记本一元化”的首创者,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也是将读书的笔记、随笔、杂谈等等记在同一本笔记本中,并且相互引证。钱钟书读书时习惯于做读书笔记,他的笔记本是普通笔记本的几倍厚。
杨绛女士在《钱钟书手稿集》的序中说:“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
“笔记本一元化”的技巧有五个要点:
①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② 按时间顺序书写
③ 附上日期〔六位数日期,如2018年1月1号:180101〕
④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⑤ 可以粘贴
关于一元化,奥野宣之在《信息管理术》中有更加完善的说明。需要详细了解的话,可以看看这本书。
•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灵感的源泉
“鲔”的中文别称也叫“金枪鱼”、“吞拿鱼”。“葱鲔火锅”就是葱段和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葱是配菜,而不是调料,大葱与鱼肉是相互并存的。而奥野宣之提出的这种“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就是摘抄和评论共存的一种笔记法。
摘抄部分用“”表示,不要省略,要保持原汁原味。摘抄完后,在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来写评论。评论部分用“”表示,写一些对所摘抄片段的感想,或者说明。标明符号有助于区分是作者的表述,还是自己的思考,有便于再次阅读。
这部分的重点就是“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奥野宣之写道:“感想不一定是成形的东西,写几句‘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
这种笔记法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理解,还能让自己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尤其是在再次阅读的时候,起到的作用更为显著。奥野宣之说“灵感源自既有信息的打破重组”,在我们重复阅读笔记的时候,会产生新的思考。
我们摘抄并写下当时所想,重复阅读时,视角与思考方式的不同,又会有新的理解,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在一次次重复阅读中,获得新的认知,增加对书新的理解,进而掌握其中的知识。
• 清单&笔记本联动--促进知识体系化
《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中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选书、购书,其中提到了购书清单。制作购书清单会在阅读的开始就明确,我们是带着目的阅读的。这不但会影响我们阅读的速度,还会影响阅读效率。
清单也会让我们明白,真正想读些什么书。可以避免出现不考虑书对自己的实用性,买书的时候不假思索直接加入购物车,或者直接去前台结账的情况。奥野宣之将其称为“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
当我们想了解某一类知识的时候,清单可以快速地提供帮助。不论你是想了解某一段历史或者某位人物的生平,还是想了解什么是区块链,只要你在你的清单或笔记本上留下只言片语,就一定会有收获。
而确定自己要了解研究的主题,利用清单筛选收集书籍,阅读并且制作读书笔记的这一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次主题阅读。针对这个主题,你会阅读好几本书,这些书籍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你要了解的主题。
你会发现一些令人感同身受的内容,同时也会有一些颠覆认知的内容。但当你将所有的内容制作成读书笔记,在阐述的过程中,语言不断被加工整理,思维也会逐步清晰。这样通过输入掌握信息,通过输出内化知识的过程,会一步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阅读的终极目标。
与其报各种读书训练班,不如坚持使用笔记读书法,这是最能简单高效地提高阅读质量的读书方法。奥野宣之将读书结构化,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这种笔记读书法不仅能使书中内容更快地被内化转化,而且能改变思维方式,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