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父亲带姐姐和我去“欣赏”“世外桃花源”,其实就是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农村。没错,有燕子、羊和牧童,但是我看不出任何的诗情画意,只感受到了贫穷和落后。我内心憋着一股火,压抑着。
原来父亲把镇上的房子卖了,买了这处农村的房子。农村的房子当然没有镇上的房子贵,于是就会产生差价,我们的经济来源就有了。父亲拉着我的手绕到房子的后面,对我说,你看,还有个菜园子,以后种个茄子、辣椒什么的,多方便。我终于忍不住了,大吼,这是什么鬼地方,和你说的一点都不一样!父亲还想辩解,我理都不想理他,因为现在我对他说的所有的话都大打折扣。
阳春三月,我们搬到了这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村子——李家村。
刚来的时候,爸爸、姐姐和我成了村里的新闻人物,倒不是因为我们有多特别,只是因为村里的生活太乏味了,茶余饭后没什么谈资,而且我们又是镇里搬进来的,所以人们就议论纷纷。起初,村里人表现出了他们的淳朴热情,虽然大家互相都不认识,可是一照面就能不自觉地打个招呼,聊上两句。父亲也是农民出身,当然很熟悉这一套,见到别人打招呼,也不见外,没过多久,父亲就和村子里的人热络起来。记得有户人家办喜酒,父亲也去了,而且还随了十块钱的礼,十块钱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已经很多了。我就纳闷,父亲跟人家非亲非故,人家也没邀请父亲,父亲坐在酒席里就不尴尬吗?可能那时的民风民俗就那样,来的都是客。不到半年,父亲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巅峰时刻”,感觉那时父亲在村里威望很高,又“风光无限”了。
我们家是茅草房,右边的邻居家也是茅草房,不过要比我家破旧很多,泥墙、破落的院子,连窗户都是塑料布糊的,感觉他们家的房子有点倾斜,好像要倒了。在我记忆里我从来没有和他们说过话,他们也一样。我只记得女主人脸蜡黄,不苟言笑。她有两个儿子,而且我们家搬过去的时候,她的两个儿子已经成年了。
有一次,我到前院玩,看到那家邻居的女主人和她的大儿子正站在院子中间,她的大儿子穿得极其破烂,身上的衣服都是一条一条的,女主人还把烂泥一点一点糊在他的脸上,最后交给他一根棍子,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词语——要饭。这件事给过我的印象很深,原因是什么我现在也不知道。真的穷到这个份上了吗?他们的艰辛我并不了解,也无法体会。后来我对他们家印象就很少了,尤其是男主人,长什么样,做了什么,我完全不记得,没有任何痕迹。
左边的邻居家姓杨,是养蜂的,是姐姐和我一辈子的恩人,想想眼泪都会扑簌簌地流下来。人生苦难太多,犹如黑夜前行,当月光被遮住的时候,就是最绝望的时候,不过还有一颗星星,虽然微弱,但足可以刺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