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家长进校陪读是不少班主任的喜欢的方式,家长陪读可以替代班主任看班,可以充分交流孩子情况,可以增进家校联系等。这些好处确实客观存在,但我想说家长进班陪读班主任要思考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家长进班陪读的目的。
虽然家长进班客观上有以上的好处,但有些班主任主观目的是减轻自己负担,让家长看自习、替自己监考等,时间长了必会引起家长的反感。
家长进班陪读,班主任的主观目的应是让家长感受班级氛围,了解孩子学习情况,进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促进班级良性发展。班主任的主观目的是为公而不为私。
像现在我所带的班级正处于高三,距离高考仅剩100天时,我班开始了家长进班陪读。原因是距离高考仅剩100天,作为考生家长或多或少有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大都是孩子的成绩,但是又帮不上什么忙就会瞎想,或者瞎指挥,这些都是高三备考中的大忌。所以我班进行的家长进班陪读的目的就是感受高三学习氛围,减轻家长焦虑。家长进班坐坐,在紧张的备考氛围中感受一下备战高考的紧张,看到自己孩子的努力,看到班级学生的努力家长的心会得到稍许的安慰。孩子回家家长再与孩子交流时也许会减少“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情况发生,对孩子的指导上也许不再信口开河导致孩子反感。
二、家长进班陪读的时间。
在高中三年的时间,我认为孩子三年是不一样的。高一孩子刚刚步入一个新的集体,有些孩子是第一次寄宿,第一次离开家独立生活。此时的孩子需要精神断奶,家长也需要精神断奶,给孩子一片天空让孩子自己飞。所以高一的时候不建议家长进班陪读,班主任按照班级孩子性格特点和自己的班级规划开展班级活动,尽快完成班集体的建设,让孩子在这个班级中有归属感、荣誉感。
高中二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分化期,孩子们熟悉了高中的生活和规则有没有高考的压力,所以高二有部分孩子显得特别乱。所以此时也不建议家长进班陪读,因为家长看到这些不学习的孩子会有一些想法,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他会很生气,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会对这个班级的班风产生怀疑,对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高二时期班主任应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以德制班、以法制班,用一套组合拳让调皮的学生度过这一段危险期。
高三特别是高三后期是家长进班的最佳时间:从亲子关系层面说,跨过高考学生就离开了家庭,开始了自己作为一个“成人”的生活。作为家长,进班陪伴孩子走过最后一段在家门口求学的时光,陪伴孩子走过人生最困难但是最单纯的一段时光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家长层面说进班陪读可以缓解考生家长焦虑情绪,有利于学生高效备考。
每位家长进教室陪读的时间不宜太长,可以是半天,也可以是一个晚自习。毕竟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进班只是感悟和体验,时间太长适得其反。个人感觉晚自习时间比较好,上午下午班级有老师上课,有些老师看见班级有家长在座会感觉不自在。我班家长进班陪读的时间是下午的6:00----7:30,下午放学时间是5:50,六点开始能感受紧张的吃饭时间,6:15----7:30是一大节自习课,7:30之后有老师进班。安安静静的坐上一个半小时是不少家长的上限。
三、家长进班陪读不只是“陪读”。
家长进班陪读要给家长找事做。在百日冲刺时,我让孩子给家长写封信,但是这封信并没有直接给家长,而是装在信封里家长到校陪读时再给家长。所以家长陪读的第一件事是读信。我还准备了一个本,专门用来给家长写陪读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了注意事项。所以家长陪读的第二件事是写陪读日记。对需要交流的家长陪读结束后还要留下来就孩子的问题进行单独的交流,陪读的第三件事就是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交流。我还准备了班级的幸福日记和一本志愿方面的书籍放在家长陪读席上,家长在写完陪读日记后可以看看班级的幸福日记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班级和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看看志愿填报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对高三的家长来说尤为重要。
四、家长进班陪读人员的安排。
按照孩子的姓名顺序轮流进行,好处是省事简单,缺点是有摊派的嫌疑,万一有家长有事到不了这天就空了。
我是按照自愿申报加上班主任灵活调配的原则进行的。每周日公布本周每天进班陪读名单,同时接受下周陪读申报,在申报的名单中我会选择需要交流的家长安排在我上晚自习的那天。家远的,如山上和外地市的安排在周六的下午,这样家长可以利用接孩子放学的机会,提前到校进行陪读。
家长陪读不是家长的义务,所以安排家长进班陪读要赋予陪读的意义,站在家长的角度安排好陪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赢得家长支持,做好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