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人,她的两个儿子在德国学习,所以才得以近距离观察德国教育的现状。
韩国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在中小学教育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看这本书,在观照德国教育的同时,也能读到东西方在教育上的差别。
一、关于数学
在数学教学上,我们最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这是有渊源的,老子说过“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种理念很好,但事事替学生找方法,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就走到了事情的反面,过犹不及了。
咱们这儿小学一年级学习50以内的加法时,我们教给学生“凑十法”或者借用直尺演示。这些前人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是精华,适合所有的学生吗?不一定。
德国的小学生是如何学数学的呢?
刚入小学时,“一直在教1~20之间的加减,而且老师也不讲给学生计算的方法,一直等到学生自己找到方法。”作者的儿子读三年级时,依然在反复地练习一位数的乘法。作者感叹道:“神奇地是老师到最后也没让他们背乘法口诀。背出乘法口诀以后,那些问题的答案自然而然都能轻松算出,没有比这个方法更简单的了。”
这样的老师活在中国,早就被开除了。
一个家长在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数学时,给孩子讲了竖式计算法,却被叫到学校,受到老师的责怪。老师的理由是:虽然学了一些计算方法的孩子在开始接触数学时,会学得很好。等他们到了高年级,不熟悉德国方法的话,就很难适应课堂教学了。
这位老师有长远的目光,他没有急功近利的打算,他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关于作文。
德国小学三年级要求学生写作文时,也会做些类似看图写话的题目。到了四年级,学生要学会写寓言。这比看图写话更有难度。因为寓言里的主角大多是动物,所以开始时布置的作业都是让学生调查动物的习性特征。
“孩子要找出文章给人的启示,找出隐含在段落中的内涵,将以动物为主题的诗改编成寓言,编写题目,灵活运用形容词和动词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撰写与文章不重复的议论,在文章中灵活使用谈话式等等。”
国内对四年级学生的习作有什么要求呢?且看2013年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关于写作
与我们对母语的学习不同,德国教育特别注重写作。
“德语考试随着年级的上升,渐渐转变为以写作为主。不光是德语,英语、社会乃至自然科学科目都会出现相同类型的题目。”
作者的儿子升入十一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一年级。第一节美术课,老师给他们欣赏了一副名画,然后布置了一项作业,让他们写出大概相当于三张A4纸容量的评论。
在我们国家,高中阶段还开设美术课的学校恐怕没有几所吧?
其它写作内容,更是匪夷所思。英语课上的作业是对甲壳虫乐队的一首歌曲进行深层次分析;在德语诗歌考试时,写一篇诗评。
我们的老师怎么布置美术作业?画一幅画。至于诗歌,给学生布置几道选择题,就万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