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责任重大。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唯有秉持为民初心、坚守实干奋进恒心、坚定创新决心,积极促进民心振兴、民族复兴、发展长兴,方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望。
秉持为民服务初心,促进民心振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是否稳定,是否能够长久的重要标尺。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曾说过“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能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人民大众”。因此,基层干部在基层工作中要重视“民心政治”,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学习,强化“民为邦本”工作意识,当好人民的“专属服务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和群众路线,谨记党与人民是“同根同源”的家人亲友,坚定人民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加强建设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基础的“桃花源”;要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同时,鼓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家务事”中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主人意识。群众参与不等于干部就能隐身不作为,基层干部要做好人民的“挡风被”“遮雨棚”,做人民坚实的后盾和“护航者”,让民众没有后顾之忧,没有犹豫地向党靠拢,提高民族凝聚力。
坚守实干奋进恒心,促进民族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工程的主要“施工队”,要以“只争朝夕”的奋进之心,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要树立远大理想,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基层干部要强化实干担当意识,发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下足绣花针功夫,一针接着一针绣,不漏针不歪针;要深入田间地头,走入农家院落,街头小巷,明短板问题所在、明民生改善发展所需以对标对本、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党的指引,明确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质,明确结合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方法,聚焦五位一体、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实现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助力民族复兴。
坚定锐意创新决心,促进发展长兴。我们党在革命先驱们接受运用新理念新思想中诞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中成长。创新是党与国家发展事业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党能长期执政、国家能长治久安的根源,基层作为改革发展事业的前线、主战场,更需要创新、更应该创新。因此,基层干部作为基层发展的“领航者”,要树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观,敢于先行先试,积极尝试新模式、灵活运用新理论、新观念。事物的发展方向是曲折前进的,要走出自己的路,走出适合自己的路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尝试,这就要求干部不仅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创新勇气,还要有“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意识。事物是绝对运动发展的,为避免因因循守旧、闭门造车而导致实际事实与发展规划无法匹配,进而导致基层治理体系僵化、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等,基层干部要树立时代发展观、整体观,培养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提高发展前瞻性,聚焦创新,助力发展事业向优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