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听说你感冒了,现在好多了吧,要好好照顾自己哦。现在才知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了吧。好了,继续我们梁老师产品学习的总结。
今天我们聊聊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要警惕的一个坑。基于角色化进行用户调研,也就是集体人格误导产品设计。
什么是集体?集体就是一堆角色,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孔子定义的角色:君君臣臣、父母子女、师生、夫妻和角色化关系来找到自己的为位子,来处理我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角色中我们有对自己的预期,有自己对外的标签。在这个角色中你的感受、你的真实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角色给你带来的特性、你的责任,人们对你的角色预期,你角色化的生存要求。这样一群同质化的角色就形成了一个集体,这样的集体就具有集体人格。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角色化教育,角色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角色。
集体人格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1、首先是确定目标
好像刚开始做任何事情,首先你要先确定你做这件事的目标。无论是从经验还是自己通过实践这都是通过验证的。在工作上没有目标的做事往往是效率低下的,在生活的场景下也一样。好多人说交朋友不要带有目的性,我觉得是误读,没有目的性的交友,不在你朋友身上吸取养分,那你就是在浪费青春浪费时间(每天就是吃喝玩乐不问目的)。其实要看你带有什么目的交往,功利性的目的,比如骗钱、偏色。那谁也不是傻子,就算被善良蒙蔽了双眼最终也会有幡然醒悟的一天,当他明白你是功利性的接近她,他就会而远离你;带有学习、以成长的目的和人交友,那就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是个高效且良性的开始,是愉快的过程,是双赢的结果。
2、建立恐惧的边界
恐惧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情绪。人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存威胁,更多的是来自对大自然的适应。面对寒冷的恐惧我们学会了做衣服取暖,来防御寒冷。面对敌人的入侵我们要么选择直面恐惧和敌人斗争,要么屈服于敌人成为阶下囚,成为敌人的奴隶。多数人是在恐惧面前投降的,因为多数人是胆怯的是希望可以在一个英雄的的领导下更好的生活,他们不愿意斗争,只有少数人会勇敢起来挑战威胁,挑战敌人。所以少数人成为了英雄,大多数人虽然羡慕但并不会实践,因为挑战就会有牺牲就会有流血受伤可能性。而存在侥幸心理,也许你屈服你听话,就能免受灾难。一旦触到恐惧的边界就缩回来,也许就安全了。所以统治者会制定各种法律的边界惩罚的条例来规范人的边界。
3、放入清晰的标
给予清晰的奖励,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五讲四美、各种美德、科举考试都在规定范围,高考的制度就是在确定清晰的标。高考给了穷人一个改变阶级的一条众所周知的路径。各种教育里都明确规定了各种正确的标准,所谓的标准答案。
4、给予红利,然后产生路径
有了清晰地标,达到了标就有奖励。就像训练小狗,作对了动作就有奖励。听话的孩子有糖吃,高考高分的孩子光宗耀祖,社会学校都会给你足够的荣誉。
5、不断重复
社会的演化,也是根据上面的路径不断地教育百姓。重复重复再重复,不断地催眠用户,侵入人们的潜意识。让人们懂道理,懂规则。无论时代如何演变、国家统治者都是通过上面的路径来来管理他的国人。
我们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便于被管理。但这些教育其实都是违反人性的。远古人而非社会人的时候,威胁人们的只有自然和动物的侵害,所以他们没有奴性,更多的是勇敢面对生存的威胁,但是作为社会人还有来自同类的威胁。更强的人为了更好地控制追随他的人,便于管理他们,于是就有了教育。这些教育都是对同类的制约,都是对自然人原本的特性的改造,使得人们遵守各种规范、法律法规、道理来管理他们。
认识到教育都是反人性的,自然状态下才是人们最舒服的状态这一点。作为产品人我们更要尊重人的自然状态,用户调研中不应该角色化分析用户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尊重用户的潜意识,发现用户在自热状态下真实的需求(现在唯一的不打扰用户的调研方法就是GA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自然就是和角色化相反,让用户以最舒服的状态,最自然的操作来体验产品,用户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用户最放松的选择都是最真实的需求。
职场中的好多人,把职场的角色带入到生活之中,就会用职场角色化对待同事的思维想当然的对待家人,在职场上如何与人对接、如何预期、如何反馈这些在职场中都很清晰,回到生活中就想得到伴侣或家人相同的反馈相同的预期。但是家人确不配合。家人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鲜活的人,而不是角色化的规范人。人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才会有角色化预期。工作上的角色是在生存压力下人们不得不扮演的,角色有角色的责任,所以他会按照规则行事。
我们的产品,如果你想让用户在放松使用,或者你想和一个人有轻松惬意的亲密关系。那么你就不能要求对方用有压力的角色完成你的期望。基于角色化预期很难和用户互动。
叮叮等tob的办公软件用品就是为一个集体集体所用的产品,就是对用户集体人格的产品设计。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个“个体”,那你必须抛弃个体角色化的刻板印象,而是要把对方当做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调研。不是说抛弃数据,而是结合数据特点分析虚拟出一个鲜活的人,进行研究。
角色化生存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如果你想做好一个产品人,那么首先要学会学习的就是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行为。如果你希望用户在很放松的状态下,毫无压力,自然的使用的产品,或者你想找到生活总可以惬意相处的伴侣,你就要放弃对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预期,去认识并接纳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