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目录的制作作为证据组织和呈现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好的证据目录,一目了然,令观者看完之后就对案件事实了然于胸,案件结果也大致确定下来;不好的证据目录逻辑混乱、让人摸不着头绪。下面结合我办理过的案件,对证据目录的制作要点谈几点感想,请前辈和同行批评指正。
证据目录的形式
常见的证据目录有两种形式:文字式和表格式。文字式主要是通过word文档,将证据名称、证据内容、证明对象等要素进行文字性阐述,优点在于较为简洁,由于没有格式束缚,对证据内容和证明目的的论述也较为充分;表格式是通过列表方式对证据进行呈现,优点是有利于关联证据的集中呈现,便于展示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我通常使用表格式证据目录。
表格式证据目录注意事项
1、包含项目无需太多
一些同行在制作表格式目录时力求全面,希望在一张表格中将证据信息尽可能多的呈现,因此目录项目中除包含证据名称、证明内容、页码这些要素外,有的还包括形成时间、是否原件、页数、备注、提供方等等一些要素,这种证据目录的问题在于内容太多,重点不够突出,而且容易显得杂乱。我认为证据目录中包含的内容无需太多,有编号/组别、证据名称、证据内容和证明目的、页码这些要素已经足够,另外在目录的顶部或底部可以写明提供方及提供时间。当然,如果本地法院或承办法官有特殊要求的话,可以适当增删或调整。
2、最好分组
证据目录是为我们的诉讼目的服务的,因此,证据的编排最好与我们的诉讼请求和诉由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证据编排时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诉讼请求、要件事实等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对于一些简单案件,如事实比较清晰的民间借贷纠纷,证据目录无须过于复杂。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案件,必须事先做好证据的分析、筛选和分组等工作。我通常将能够证明同一要件事实的证据编为一组,冠以同一证明目的,这样便于要件事实的集中呈现,逻辑上也较为清晰。其实,复杂案件的证据编排是一门大学问。
3、证据名称避免重复
一些案件当中证据众多,而且存在证据名称重复的现象,如同一案件中当事人先后形成多份借条或签订多份合同书。此时要对证据名称进行处理,以相互区别,避免混淆。例如可以根据证据的形成时间,将借款协议写为:2013.4.13《借款协议》、2015.2.7《借款协议》;或根据制作主体,写成××公司与××公司《合作协议》、××市国土局《关于××事项的批复》等。这样可以避免多份证据的前后混淆,也便于举证和质证。
4、证明目的要紧扣要件事实
证据目录的编排不是孤立的,与诉讼策略、诉讼请求息息相关,证据内容要呈现诉讼理由,证明目的要扣紧要件事实。复杂案件往往有大量证据,对每一份证据要写清楚证据的主要内容,同时,同一组证据要写清楚证明目的。
5、注意页码的位置
我一般习惯将证据用pdf扫描后直接在右下方或者下中插入页码,这样较为便捷。页码的位置最好不要与法院通常打码位置重复,避免混淆。
总而言之,证据目录的编排不是孤立的,是整个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据编排时要谨记诉讼请求和诉由,最大限度的呈现要件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