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诞生
佛教起源于印度,当时印度的统治阶级为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信奉种姓制度,职业和血统世袭,不同阶级不能通婚。所有人的社会地位以血缘为纽带,无法改变,也就是说奴隶的子孙后代永远是奴隶,而统治阶级的子孙也永远是统治阶级。所以社会中人的地位已经完全固定,没有变更的可能。而这种制度的不合理性,也为新教派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由于人们逐渐迁移至恒河流域,占据资源与环境上的优势,他们迅速建立起了许多国家,积累足够的物质基础。虽然他们仍然承认种姓制度,但是物质上的富足和婆罗门教义的落后,使人民开始寻求新的精神信仰。于是出现了一群放下俗世一切,归隐山林,以自身的精神和感觉的体验,来探索宇宙真理的人,这些先驱者被称为“沙门”。
沙门与婆罗门比起来,人们当然对这些以身修行的沙门更为尊崇,甚至免费供给他们衣食。于是,“沙门之风”盛极一时,这极大的促进了新的教派诞生的速度,而佛教,也应势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