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表演不是从action开始,cut结束的,更多的是在cut后,action之前,觉得就是说要多注意积累。后面看到《今日影评.表演者言》才更能体会到你要表达的意义。你要演好一个角色,除了细细的揣摩剧本之外,还要体会人物的生活环境思考他行为后的原因、意义等,戏之外的准备、感悟越多,出来的戏也就越好。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以前觉得运营就是达成目标最重要,只要能达成结果的,就去做,不会去思考比如为什么有效、有没有别的更有效的方式、信息接收方看到之后对产品的印象感知是什么。做了一段时间就会陷入重复劳动的状态,反正结果达成了,就按现在最有效的走呗。
对于演员来说,电影、电视等是作品,无论好坏,每个都会写上他的名字。对于建筑师来说,每个建筑就是他的作品。那对于我们互联网人呢,其实也是一样的,你做的每个活动、每张图、每条文案...都是你的作品,都会打上你的名字。
惯性工作用户能感知到,同行也能感知到的。所以就不要抱怨为什么好机会那么少了。
除了不要惯性工作之外,其实眼界开阔也是很重要的,单单只是看竞品活动是不够的,这样会永远陷入在很局限的空间里。
运营其实是个很广的范畴,小到一条短信文案,大到产品整体策略。比如事件营销不只是引导转发的内容,不只是市场的工作,应该是运营本身需要考虑的。
都说看人和人的区别主要看下班后的时间,以前觉得就是多学技能,多学知识。现在自己工作之外学Axure,python就觉得自己会变得很厉害。其实不是这样,是看工作之外有没有把心思放到工作本身,有没有看到别的产品做得活动,思考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这么做,活动交互怎么体现,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可能达成的结果是什么,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等等。运营是互通的,我们可以从任何产品中汲取养分,服务于我们的日常工作。这是能让我们快速进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