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外婆的澎湖湾》

         我一直认为,当代华语乐坛流行音乐的开山之作,一定应是《外婆的澎湖湾》。这首诞生于1980年代初的台湾校园歌曲,其在民间的传唱面与影响力,远在大陆第一首通俗歌曲《乡恋》之上。

         很有意思或是说很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时代,唯一的传播手段就是收音机,自己和身边诸多人,居然很快也学会了这首歌,当然,歌词也有许多不解之处,现在还是不大清楚,究竟是“缀”还是“随”斜阳呢?

        这首歌火到什么程度?反正在八十年代,稍稍年轻的人,几乎都会哼几句。八十年代末,初中音乐考试,一位平时文文静静的男同学,就唱了这首歌,当时很佩服他“思想解放”,比较前卫,敢唱流行音乐,因为我当时是字正腔圆地唱了一首《牡丹之歌》,老师赞许甚至吃惊的眼神,至今难忘,呵呵。

        比较离谱的是,当时,甚至还有一首恶俗不堪的《大桥南》在坊间流传,就是用了此曲填的词:“晚风轻拂大桥南,我坐在桥中间”。除此之外,好像还有更为下三滥的词,不提也罢,真是糟蹋了这么好的曲子。

        初听此曲,应为王洁实、谢莉斯的版本,这两位算是内地传唱台湾校园歌曲的领路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皆由他俩在内地首唱,当然,今天听来,似有让人不很满意之处。

       此外,张明敏唱过,刘文正唱过,蔡琴也唱过,但现在个人觉得,最好的,还是潘安邦演绎的那个版本,因为他是首唱,叶佳修为他而作,他为外婆而唱。

       歌词中,晚风,斜阳,沙滩,白浪,椰林,这些关键词所构成的意象,些许浪漫,些许温馨,更是自始至终包含着醇厚的暖意,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旋律再次响起,情绪也很自然地被唤醒和调动起来,自动将内心深处自童年开始就珍存的那些亦真亦幻的画面,一一组合起来,营造出唯有自己才能懂得和体会的独有意境。伴着音乐,在那意境中浮浮沉沉,一时会忘了身在何方。

       三十多年了,歌中的外婆早已不在了,歌者潘安邦也刚刚离世,唯有歌曲,依然抒怀。今天再听,仍然感觉“一遍有一遍的成色” 。

       然而,总觉辞不达意,套用一句歌词:“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再引用一下别人的评论:“潘安邦的故事,叶佳修的代表作,校园民歌运动的纪念碑,乡土情怀的音乐写真,童年生活的纯真回忆,影响一代人的不朽之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某一天我发现了防弹,并开始听他们的歌… (这个时期我经常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爱的… 像我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朋...
    Pancake613阅读 207评论 0 0
  • 琵琶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它的雏形。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在古代曾写作“批把”或“枇杷”,后来人们从“琴”字...
    魔韵阅读 495评论 0 0
  • 昨天我做的三件好事: 1.坚持写日记和晨跑。 2.准备好了马拉松需要的装备。 3.及时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写日记调...
    孔叁三阅读 188评论 0 0
  • 明天开运动会,对于我这种没有运动细胞的人来说绝对是大大的好事啊,因为我可以买票回家,我妈昨天还问我啥时候回去,可我...
    哎哟哎哟_G阅读 304评论 0 0
  • 2016南宁市三中高考滿分的作文,看了感触真深刻。800字的文章表达的如此完美:格局大、立意高,十八岁的孩子...
    优祺和平阅读 55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