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小记

每次上课,都有一些新的体验。每次记录,都是一次反思。 这次的公开课是在我们工作室范围内开展的,虽然范围不大,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把这次的课上好。很赞同卢特的说法,她说,不管公开课有没有证书,每一次上课都是成长,我们也在一次次磨练中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也在这次上课中收获了很多。

 不上公开课,便很难深入地去了解这一课。在刚开始着手准备这一节课时,我也阅读了很多相关文献和论文,了解当下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的解读。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其实也是一节概念课,需要学生对面积含义以及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学生在这节课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可以直接迁移到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然而,如何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如何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在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转化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而,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学生往往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用公式求面积而不知道公式背后的思考逻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在数面积单位的个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重点教学:一方面在最开始的复习环节,不仅让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通过方格图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每行个数×行数求出面积单位的个数;其次在最初感知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面积单位的个数,进一步感知面积单位的累加;接着在已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后,让学生结合图形再次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如何通过数面积单位的个数得到的;最后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探索过程,感受方法的可迁移性。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学生不仅能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数学本质,也能为今后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经验和方法基础。

然而必须承认,我对教材精髓的领悟尚未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在上课前和卢特的交谈中得知,她在准备前两天要上的公开课时,花了一晚上时间就备好了课。她的那节课我也去听了,有深度也有高度,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而卢特一晚上就能备好,足见她对教材体系的精准把握和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她对我说,我们的课不是要背教案,而是要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其实,现在的自己也会在关注孩子们说什么,只是很多时候还不能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去倾听并引导孩子。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小伙伴们给了我很大的肯定。然而,我也知道,我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这节课中,虽然课上得很“丝滑”,学生表现也挺不错,但是在教学设计上还要再琢磨。可以从猜想开始,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素材也可以再开放些,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自发地想象,让转化当作策略自然而然发生。

这次上课经历也让我真切体会到,教学艺术如同玉石雕琢,需要经历千雕万凿的苦工。那些在深夜反复修改的教学设计,那些想破脑袋做出的一个个动画,那些与同事讨论的一处处教学环节,都在悄然构筑着专业成长的基石。或许当下的笨拙与困顿,正是通向游刃有余的必经之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