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没有让坚强的人变得脆弱,也没有让脆弱的人变得坚强。一个人骨子里的坚韧和品格其实早就决定在基因里了。
《孟子》里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让苦难磨练出坚韧的意志和品格才能担当大任,这句名言本身听起来是没啥大问题的。只有拥有坚韧意志和品格的人才能担当大任。于是,经常感谢苦难的论调不绝于耳。
但是仔细想想好像又有一点不对劲,必须要先给一个人足够的苦难才能使一个人有所增益?为什么必须要有苦难才能磨炼意志?没有苦难就不能拥有坚韧的意志吗?没有经过困难的磨炼就不能担当大任吗?
于是司马迁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连司马迁自己也是在被处以宫刑后才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这样看来的确是苦难造就了人才。但是真的是苦难就能造就人才吗?
同样是战败带来人生的苦难,霸王项羽选择了乌江自刎,但是越王勾践却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就吞了吴。同样是放逐,屈原被放逐后郁郁寡欢,最后投江;而苏轼被放逐却照样作词写赋,并且还不忘锻炼厨艺,让东坡肉流传至今。另外,别忘了,司马迁在没被处以宫刑前就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史官了!
可见,苦难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因素的是那个人本身。巴尔扎克的评价就很客观:“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古往今来并不缺乏顺境中成长出来的人才。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林徽因家境优渥,自幼便能出国留学。但她依然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恩格斯的家族是巴门市当地的名门望族,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恩格斯家族开办的纺织工厂是当地最大的企业。没有经历过苦难不妨碍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工人发声。
像毛泽东、周恩来哪一个家庭条件摆在当时的社会不是能甩掉50%的平民?没有经历人生苦难的他们不一样成为了开国元首吗?如果非要有人和我抬杠,毛泽东和周恩来都经历过那个战争和长征,并不一帆风顺,那我的确无法反驳。
但是不要忘了苦难最初的定义是天降的,也就是外在突发的不可抗因素带来的影响,个人选择的那只能叫磨难不叫苦难。
我们知道的只是那些经历苦难最后依然坚守到胜利的人,或者一开始就是胜利后遭遇苦难无法跨过去的人,这些人要么苦难后成名要么苦难前就已成名,但是对于芸芸众生是数不尽的遭遇苦难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
感谢苦难,你问过遭受了列强百年压迫统治的中国人民的感受了吗?感谢苦难,你问过汶川人民的感受了吗?感谢苦难,你问过那些在疫情前线牺牲的医生护士的家属们的感受了吗?
我的家庭曾经就因为我的母亲发生车祸,左手和左脚留下一些残疾,在我母亲刚发生车祸后的那几年,我们家遭受了多少外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是亲人的落井下石!用我父亲的话说,那是我们家最黑暗的几年。
车祸当时我正好上高三,距离高考也就几个月时间,因此受影响高考发挥不好去了一个省内211。刚上大一那会我就发誓要保研,后来大四顺利保研去了国内top2读研。现在我们家一切在慢慢变好,村里人对我们也慢慢友好起来,但是我们家谁都不愿意回忆那段苦难时光。
不要说什么感谢苦难,我这辈子都不想再感受一次车祸后的那几年。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我的母亲没有发生过车祸,依然手脚康健。
不要说什么感谢苦难,我们最不应该感谢的就是苦难。苦难,没有让坚强的人变得脆弱,也没有让脆弱的人变得坚强。一个人骨子里的坚韧和品格其实早就决定在基因里了。
面对苦难,我们最正确的态度就是迎难而上。回首苦难,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那个没有被苦难打倒的自己!
*END*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半边街上长大的
90后老书记
有脾气有温度
关注我
你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