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前几天去看了个电影叫做「极乐世界」,下面说的所有话都包含剧透的你们当当心。
我首先花一点时间评价一下这个电影本身,我本来是给了3星的,但是我回头想想,大概只值两星,其中有一星是我私心,我还是很喜欢本片的一些视觉设定的,包括制作粗糙的假释官,满满工业时代气息的机械人,和地球偷渡中心那种充满裸线的原始与科技碰撞的感觉。故事是漏洞很多的,人物塑造是失败的,中心思想总结爱好者表示很着急:这个片子哪怕是个好人打坏人都行啊,到最后什么也总结不出来是几个意思啦!
好的下面我来说说别的,就是我回去想了很多东西,我觉得本片其实元素很多,想想蛮有意思的。
首先是背景设定,太空移民。这里我要提到全面回忆这部被用来作为宣传噱头的电影。首先致敬我觉得有的,比如那个机器假释官和主角的对话,就立马能让你想到全面回忆里面的机器人出租车司机。全面回忆也是一部以太空移民为背景的电影,不过实际上和本片毫无相似,本片的移民区是精英社会,二级分化。哦你以为是影射我们第三世界和大美帝啊。但其实老早老早以前,是有人认真的系统的考虑过这件事情的,1969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尼尔教授曾经严肃的设计过这样一个清洁,平等,天堂一样的太空移民区,后来他甚至拿到了一笔投资给这个计划。这是新公社运动的余波,是新边疆的另一种实现,它的所有目的都是创造一个乌托邦。
没错,乌托邦才是本片的所有核心,重中之重。
这部电影的太空移民是当年奥尼尔教授设想的完美实现,这个悬浮在空中的一尘不染的巨大轮子,人们平等的生活其中,穹顶映射出蓝天白云,没有疾病和犯罪,有的是自由和舒适。而与当年设想一致,这是一个技术支配的世界,极乐空间由巨头公司设计制造和维持运作,而居住其中的人员,毫无疑问他们是大型技术的崇拜者,精英分子。这和当年新公社运动的成员相似,虽然他们的口号是人人平等公社化,但很明显,这里的人人不包含那些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技术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管理者。也许有人要说,你看电影里面不是有统治者的嘛他们还要搞政变呢。但你看看这个政变依靠的是什么,不是军队,而是拉拢系统管理员重启一下机器。而且最后总统讲话一点用都没有,一个黑客几行代码重启一下服务器,整个极乐空间就变节了。同样的,新公社运动以及控制论的兴起也是源于对官僚政治的失望,所以片中你一直听到Don't trust the politicians这句话。这个片子就是在重复这样的一个设定:这就是一个技术取代意志的乌托邦。
技术崇拜的乌托邦幻想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极乐空间可谓是其中一种实现,而且还是比较古早的一个实现。不过历史的滚滚车轮告诉我们这个乌托邦是不可能维持的,其实本片的结局有点微妙,这个精英主义的技术乌托邦崩坏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大的乌托邦,全人类都达到了和谐,阶层彻底消失,这其实是技术崇拜者们所描绘的大蓝图,但伴随这些的是技术崇拜者自身生活的沦陷,那些他们排除在外的劳动者也被放进了这个美好的大社会,并且无情碾压了他们原本的生活秩序。这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乌托邦爱好者的悖论:他们宣称渴望自由平等,但这自由平等本身就是有选择性和阶级性的。
太空移民这个幻想其实很早就退出了舞台,但这个片子让我想到了它的后续者。那就是赛博空间。是的,太空移民区也好,赛博空间也好,他们的核心都是技术乌托邦。只是随着太空热的褪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崛起,换了一件外衣而已。透过这种幻想我们看到的依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相似的价值观和教育背景,厌烦于现在的官僚政治体系,希望依靠技术提供一个平等自由并且自我运转的社会,并且人与人的交往简化到最淳朴的地步。他们是技术的掌握者,也是不着边际的艺术家,以前从迷幻剂中得到的飘飘快感,现在由网络空间代替。
毫无疑问,这种对乌托邦的渴望即使到现在也从未消失过,有时候我们热衷于社交网络更甚于真实社会,这正是信息化社会体系的一个方面。这种由大型技术支撑,由巨头公司运转的方式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并且人们也适应这种环境。再想想最近看到google搞的Calico,会不会有点不寒而栗。
你是否崇拜科技,你是否愿意将社会的运转交付技术,你是否觉得科技凌驾于人的意识之上,你是否愿意生活在一个由数字构造的乌托邦社会中?
这真的蛮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