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上海
  • 给朱老的一封信
    敬爱的朱老:
    您好!
    近日拜读您的大作《谈美》,深感其语言之精妙,美学之博大。以前自认为艺术品即为美,却未曾想过美也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您所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读完整本书,才发觉自己对美认识之肤浅,朱老您用引人入胜的话语,切近生活的实例,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推着我跨进美学的大门。而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以下几点了。

    “距离产生美”,这或许是我能深入理解的一点了。不仅仅是在与人交往之时,还是在欣赏艺术之中,皆深切地诠释了这一道理。正如名胜,住在峨眉和身在峨眉确是一种独特的区别. 人们都有着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与探索, 有时看腻了,不常见之事变为常见之事,内心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在我看来,距离也可分两种,一是时间,二是空间。阅读古诗,赏前人之风采,宫阙万千、亭台楼阁,即便是登上今日之滕王阁,心中也会被王勃的文采所激起对美的赞叹。不由兴从嘴发:“美, 美啊!”不仅是几字一句的精炼,那仿佛跨跃悠悠历史长河的宏伟,又怎不让人觉得美之极呢?不仅从时间上, 远望群山耸翠,高峰入云,近者潭中树影,湖面明月,与其看那苍劲的古松,固然让人心生景仰,但低下头,风吹涟漪,迷蒙漂渺的倒影却更增一分美色。那可望不可及的空间的隔隙、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平添了几分生趣与无尽的想象。

    “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无论是尔尼雪夫斯基还是朱老,观念不径相同。灵感不是天才的专利,它是努力者奋斗,用汗水换回的奖赏。 牛顿被苹果砸中灵感迸发,建立万有引力学说,可若没有勤奋的学习与无尽的思考,又有何能获得如此殊荣。所以,以我之见,艺术创作或是科学研究中的灵感是人力,而非神迹。灵感的来源是建立在足够的基础之上,在适当的时候映入人脑中的努力结晶。
    人生即美,美即人生我们不但要吸古汲今,多阅读名著,提高灵感的迸发几率,更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人生中的真善美。人生的艺术化,也许便是欣赏眼下生活吧。在埋头苦读的时候,心中仍存有”慢慢走,欣赏啊!”的平凡心境,便是难得了。
    朱老,谢谢您,我们之所以能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您和思想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吧!
    您的读者:杨珂羽
    2019年2月16日

    整本书阅读~朱光潜《谈美》

    各位朋友,春日迟迟,柳芽初发,海棠含苞,黄莺轻啼,春的美慢慢显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开始下一本书阅读,这本书是朱光潜的《谈美》,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娓娓道来,有序,开场话,和...

  • 浅谈《狐狸的窗户》中的现实和幻想
    高二四十八班 杨珂羽

    摘要: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安房直子的重话集《孤狸的窗户》中现实与幻想的交织,模糊了从现实进入幻想的界限,让现实沉入幽幽的幻想底层,值得一番议论。

    关键词:现实、幻想、感伤、阴柔。

    在长野县东边的轻井泽盖了一山间小屋。在落松环抱的院里,一张铺着白色桌布的桌子上,安房直子写下了这篇篇如同山坡野菊般的童话,如梦如幻,精美至极,犹如一首首空灵隽永的短歌。

    简单朴实的语言,通信易懂的文字,构成了如此美妙的童话乐章, 可在我的眼中,真正的美妙之处则体现在童活的一必不可少的要素——幻想。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在童年《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活》的熏陶下,借鉴西方的“空想童话”深刻的诠释了现实与幻想交织的奇妙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感伤之中的现实与幻想。

    安房直子的作品许多都涉及到了死,这一未曾出现在儿童儿文学中的禁忌。《狐狸的窗户》中失去母亲的白狐,全部家人都因火灾而丧命的猎人;《夏天的梦》中失去心爱女孩的玉米摊老板。在《安徒生童话》的耳濡目染之下,公主和王子的完美故事结局下,这无不是一大特点。或许在我们的眼中,如果说安徒生童话是幻想,那么安房直子的童话则更偏向于现实。而且,再言之,死亡在他的笔下从不会以激烈决绝的场面出现,更多的是以樱花般飘逝静美的方式呈现。《狐狸的窗户》中蓝色桔梗染过的手指窗户中的景景也是因此而更显真实。虽是幻想,但却因着感伤而变得更加真实,因为这才是耸立人类心灵深处的风景。

    二、颜色中的现实与幻想。
    阅读这本童话集,你会很惊奇的发现,即使是语言简单的童话。色彩的描写也格外的生动,天空树木甚至人的穿着都有着自己的色彩,可不同于其他童话,安房直子的故事的颜色却极为的单调。《蓝色的花》中蓝色裙子、蓝色花、蓝色的伞。安房直子在努力的去构建一个广阔的世界,而这些颜色是一个女人梦的颜色。这种颜色也恰到好处的表现了梦幻的真实性,却又以单调引起读者的幻想,从而消解现实和幻想之间的沟壑。

    三、阴柔中的现实与幻想。
    安房直子身为女性,同样也有着女性独特的视角与观点,这给他的作品以阴柔之美。她忧郁而淡泊,敏锐却坚韧,现实的不满让她的作品中总是透着淡淡的忧伤。她却总能握住调控情感的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婉细腻。在现实和幻想的交织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忧伤中含着希望,迷茫中透着坚定。如梦如幻,美丽之极,很难找到幻想与现实的界限,读着这些单纯透明的故事,仿佛自己也能变成远离尘嚣的精灵。

    总结:安房直子一生淡泊名利,栖居木屋,她仿佛便是日本民族古典文化中的精灵,努力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构建一个新的世界。如她所言“将现实沉入幻想的世界的底层,很难划分出一条明晰的现实与幻想的分界线”,也许她便是这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独存的交织点吧!

    参考资料:汤素兰:《借来借去的一本书》;百度百科:安房直子;金波:《安伟邦文集序》

    寒假读整本书纲要

    亲爱的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按照书目构建了高二班级书库,48班有约78本,49班因为竞赛停课书本少了点,但也人手有好书在手。建议每天读书读报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开卷有益,读书养...

  • 《病隙碎笔》中有关人生思辨的琐议
    高二四十八班 刘星雨
    摘 要: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其有关人生的思辨可谓深邃智慧。书中那些普遍困扰震撼我们的人生命题值得简单议论。
    关键词:人生 思辨 命运 反思 信仰

    人是极其复杂的。“人生”即人的生命、生活、生存,对人生有关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真是少之又少.本来对此的思辨是极其困难的,史铁生却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揭示了一条又一条人生的秘密。这些思考直击人们的心灵。
    一.所谓命运
    “命运”一词在现在看来,更像是自己失败的借口、倒霉的开脱。比如电视剧里经常听见以“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来解释一个人的离世;以“命运的安排”“造化弄人”来解释各种不尽人意之事。其实“命运”是对自己的安抚,若你遇到不如意的事,首先怪罪的必是他人,若这个“他人"实在难以找到,那便只有“命运”来当这个“他人”了。
    1.命运是人的本性
    史铁生说:“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他将人间比作戏剧,认为我们在人间所扮演的角色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其实这就是说人的本性难改。生而为人,人人不同。所谓命运 不就是人的本性吗?命运的安排,本性使然。许多不如意的命运都是许多人的本性交织导致的结果。
    2.命运是种限制
    “不能随意调换”“本性难改”但也不是“不能调换”“本性不可改”。因此命运又有了一种限制。以史铁生自己为例,身患尿毒症,这种病人的角色怎就他当上了呢。史铁生这个人是复杂的,他遭遇了这么大的不幸,难道就改变他了吗?不,他还是他。他的命运让他患病,患病是种限制,限制史铁生的人生必须有患病这一出戏,但史铁生不能因为自己不想患病而康复,因此命运是种限制,不可以随意调换,所以才会常说“接受命运”“想开点”。因为命运这种限制有好也有坏。命运是生命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
    二.白昼与黑夜
    人们看惯了白昼,却忽视了黑夜的作用。人生总是在黑夜与白昼交替中度过,但“生命,至少有一半是在黑夜中呀――夜深人静,心神仍在奔突和浪游……”
    1.黑夜的本质
    黑夜是孤独寂寞,是沉默寂静,是一个人的时候,是我们对自己最坦诚的时候,没有白昼的虚假面具,黑夜是自我忏悔、反躬自问之时。在黑夜中,只有你自己。
    2.黑夜中反思
    “真正的理解都难免设身处地,否则就不明白你把别人看得那么透彻,这便是人人需要忏悔的理由。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自己之丑恶的可能。”黑夜给心魂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人忏悔。黑夜存在于各种角落,各个时间,哪怕在白昼中,内心的黑夜仍在,这便是时时需要反思的基础条件。
    三.人生不可缺信仰
    关于信仰,史铁生主要通过三组对比进行解释。信仰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它始终存在着,无需证实却可以坚守。
    1.科学与信仰
    在当今世界,我们看得更多的应是科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科学的要求是真实,信仰的要求是真诚。科学研究的是物,信仰面对的是神。科学把人当作肉身来剖析它的功能,信仰把人看作灵魂来追寻它的意义。科学在有限的成就面前沾沾自喜,信仰在无限的存在面前虚怀若谷。科学看见人的强大,指点江山,自视为世界的主宰;信仰则看见人的苦弱与丑陋,深思自省,视人生为一次历练与皈依爱愿的旅程。”其实话也不能过于绝对。我认为科学与信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信仰,科学就漫无目的,没有科学,信仰也止步不前。信仰是无处不在的,即使难以捉摸,也始终存在。
    2.思想与灵魂
    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而不问“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灵魂?”,我们常给人以“思想家”的称呼,而非“灵魂家”。思想难道不是灵魂的体现吗?不,史铁生深刻地阐述了两者的不同。为何会出现以上情况,因为思想是有限的,因其有限,我们能表达,我们能使用。而灵魂是无限的,我们不知道如何探寻灵魂的奥秘,它无法表达,无法使用。
    3.精神与灵魂
    那究竟啥是灵魂?这就需要精神来帮忙。精神,咱们经常挂在嘴边,比如“吃苦耐劳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女排精神”。不难看出,精神是种能力。有什么精神便具有相应的能力,因此精神也是有限的,能表达使用,而灵魂是这能力可能有可能没有的一种方向,一种无限的牵挂与祈祷,灵魂是冥冥之中的不确定的注定。灵魂是信仰的一部分,无需证实却可以坚守。科学明白:灵魂的问题从来就在信仰的领域,“证实”与“证伪”都是外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