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过?
“让我再睡会儿,我还没睡够呢。”他睁开睡得猩红的眼睛对我说。
这是期末考试监考的时候,一个考生这样对我说的。刚进入这间考室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与众不同:60个人的教室,只有他的桌子上,放着一瓶矿泉水,他一边拿眼睛瞟着我,一边喝几口,还时不时的用小梳子梳着他那茶壶盖似的头发。试卷发下去后,他只是写下班级和姓名,然后就开始睡觉。后来的几场考试,每一场他也都能玩出不同的花样,就是不答卷,这个奇葩的男生叫来。
来和我说完后又趴在桌子上,和我一同监考的老师过来问:“他刚刚说的什么?有没有骂你?”我说他只是说还没有睡够,同事接着说:“这个孩子不能管,他的父母会来学校骂人的。”同事的这句话让我愣了一下,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呢?
捷克的夸美纽斯说过“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父母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影响,特别重要。”来的在校表现让我很想知道他的父母是怎样的人。后来听说他的妈妈是某个学校的老师,做过手术,性格大变,也特别宠溺来。来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妈妈对他说,如果在学校里老师管你或者骂你,你就直接躺地上打滚儿,真是一个奇葩的妈妈。他父亲在家也做不了主,有时想管他,他妈妈也不让。这样子的来将来会怎么样?真的很让人担忧。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更多的是知识性的,而孩子成长的好坏,品行的优劣与父母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直接的影响。我的父亲脾气比较急躁,年轻的时候经常和母亲吵架,偶尔也会打骂我们姐妹,所以在我的意识当中,如果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定要少发生争吵,这一点我现在是做到了。但是父亲教育我们姐妹的那种方式无形之中我学了一些,因为在我们的学校里,从来没有讲述过应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对大女儿的教育过程当中,有时我也会打骂她。
孩子是反映父母言行的镜子。放暑假的这段时间,我和两个女儿朝夕相处,我渐渐地发现大女儿把我对她的一些言行,又加在她的妹妹身上(小女儿现在正是蹒跚学走路的时候),比如,小女儿捣乱时,她也会大声吼她,甚至有时也会“打”她。这时候我批评大女儿,她会觉得冤屈,也会觉得我偏爱妹妹。其实在三年前我就知道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是错的,但是拖拉的大女儿和急脾气的我总是有些冲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我就开始尽量用和气的语气和她说话,每当自己控制不住想发脾气的时候,就离她远一点,不看她。为了改变大女儿的这种潜意识,我提出了“和谐”一说,并且从自身开始做起,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温和细语的说,不在大声吼叫。我和大女儿也有个约定,不管谁想发脾气马上和对方说“和谐”。
孩子长时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就会耳濡目染地学习大人的言行,孩子的模仿就像是家庭中的一面镜子,它会随着父母的言行举动而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与其思考怎样教育好孩子,倒不如先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父母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素养,才能给孩子带去好的影响。
20180805每周一文第五篇有点气馁, 上周除了荣成团队的刘春平和郭红娟老师, 也就晓菲交了一篇稿, 坚持简直太难了! 想想还是别放弃, 万一这个假期有人改了篇美文发表了, 岂不是一大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