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您说,“偷换了教育的主体”,也让我印象深刻。如您所说,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如果父母学了那么多,孩子无动于衷,我们只是感动了自己。想起第2年教书,教陈毅的《第一次抱母亲》,上着上着,我自己感动得不得了,眼角有泪花,但学生好像无动于衷,这是一节让我害羞又记忆犹新的课。 现在教学中讲究要把“教”转化为“学”,教得再好,不如学生学得投入、积极有用。 父母做再多,做不到孩子的心里,等于没做。 教育的质量,是由被教育者决定的;爱的质量,是由被爱的人决定的。对吗?😄
渡河人:当爱与期望隔岸相望参加一个家庭教育的直播,一位连线妈妈,讲述自己的目标:要协助女儿读高中。她女儿有阅读障碍,身体也不好,小学基本没有好好读,妈妈从孩子读小学5年级开始,学习“金刚智慧”,看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