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北京
  • 春蚕吐丝无怨,编织美丽无悔
    -----观看《震撼心灵的最美女教师》有感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康晓靖
    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殷实,热情率性的夏天,总令人感触到生命最最蓬勃、茂盛的时光。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的心灵又一次摒弃一切繁杂、羁绊,放空自己,只为那一年一度的充电之约。2018年6月15日,随着研修学习的启动,约会正式开始了。
    在这次研修中最吸引我的是《震撼心灵的最美女教师》篇章,观看视频之后,真是再一次被震撼了,张丽莉老师很好的诠释了“教师”这一职业,彰显了教师的光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普通的教师,她用行动向人民诠释了人世间的大爱与大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以来,人们都用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赞美老师的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崇高品质。张丽莉老师的瞬间抉择,绝非来自于她偶然的条件反射,而是来自于她最美心灵的人性大爱,这种爱是感动的,是坚持的,是付出的,是伟大的。这种爱可以熔化冰雪,可以萌发草木,可以滋润禾苗……
     “温暖有你入怀抱,生命有你更美好”。学习了张丽莉老师的先进事迹,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一个人甘于平凡、甘受寂寞,在艰苦的环境下抛洒汗水、奉献生命?我认为支撑这一切行为的是关爱孩子的爱心,是奉献社会的决心,是忠于教育事业的热心,归纳为一点就是做人的责任心。 
    “我们眼里你最美,我们心中你最好”。想起近日正在举办的身边的“最美教师”评选活动,里面的每一位老师何尝不是责任与奉献的代表,虽未献出生命,但也都在编织着心中的那份无悔的大爱与大美。
    “春蚕吐丝无怨,编织美丽无悔”。无论是远处的你还是近处的我们,也只能用坚守和执着,躬耕于教育的这份沃土,播撒教育的理想,为孩子们编织最美丽的梦想。

    20180628共读第二十周第四天

    相比教育叙事,我更喜欢这样的文字, 虽然少些情趣,但直击思维! 在作者看来,阅读分为消遣式阅读、增加资讯式阅读、增进理解式阅读。 知道并不等于理解,现代多媒体的碎片式阅读,只...

  • 早晨在一场梦中惊醒,今天一天内心是不平静的。在学校乱七八糟的想着,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和孩子们细说的,哪些还是需要和孩子们再次确认的……,独自忙活了一天,至现在还在一个劲得想着不知孩子们回家认真看了没有,想来明早又会是一场紧张的考前辅导……
    其实不敢说身经百战,但这也绝不是头一次,但这种感觉貌似就像初次送毕业班的感觉,和姐妹们闲聊,她们说你太紧张了,为什么呢?
    就希望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希望辛辛苦苦坚守了一点的孩子们能收获成功。

    20180612共读第十八周第二天

    又是一年中考日, 昨夜,又有多少人难以入眠。 是忐忑,是兴奋,是焦虑还是期待? 如果,在每一个应该奋斗的日子里, 我们将所有的思考都扎实地深入, 将所有的行动都竭尽所能, 将...

  • 打卡第七天,读《跳出教育看教育》5--6页
    注意力匮乏症可能是造成学习差异的最直接的原因,细数每个成绩差的孩子,多少都会中招。
    今天在书中学到了很多的办法,希望能带领孩子进行尝试,最大程度改变现状,,特别是到了中考冲刺的阶段,不容的孩子注意力经常涣散,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20180510共读第十四周第四天

    下班了, 还没发链接, 是不是有的人又忘了, 是不是今天又蹭过去了, 是不是又可以抓小辫子了? 哈哈, 可惜的是, 我又想起来了!

  • 打卡第六天,读《跳出教育看教育》,1--4页
    吴非老师以乔布斯为例论述基础教育不应有特定的目标,我不太敢苟同。
    一是我认为乔布斯这只是亿万人群中的特特例,如果把像他那样叛逆,还吸过毒的人看成一个大分母,那像他那样成功的人比作分子,那这个分数值就约等于零。而如果作为循规蹈矩的受教育者也看为一个大分母,我相信这时的分子肯定不会很小,恐怕这个分数值肯定比零大的多。这也就像我们常教育孩子说,不努力学习的成功者,可能十人中有一人,而努力学习的成功者或许就会是是人中有3人,那我还是认为不做教育中的歪脖子树。
    二乔布斯虽然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但他有一点很珍贵,那就是他有追求,他知道学习。在我们的教育恐怕遇到所谓“放荡不羁”的学生,他们恐怕就是放弃了所有,真是弃自己如草履,毫无思想,那这样的孩子还能顺其自然的任其成长,等待成功吗?
    或许我的想法有点偏激,有点错误,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正常的成长,在教育中能跟红苗正,长成参天大树。

    20180509共读第十四周第三天

    今天发链接, 就是想看看大家在繁忙的阅卷、生气、骂娘,头疼、脖子疼、胸闷、肺炸的间隙, 还能坚持读书写作吗?

  • 打卡第五天
    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轻松应对
    忙碌中总期望忙碌过后能放松心情,享受教学,享受生活。可现状总是没等这一次的忙碌结束,另一件或几件事早就在排队等待中。这是就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分身无数,希望自己能拥有某种能力,能够轻松解决每一件事情。

    20180508共读第十四周第二天

    期中考试 踢毽比赛 教师合唱 科研课题 分层教学研讨会 综实现场观摩会 市长入校参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老师有动手术的, 有外出学习的, 有公派抽调的, 有外出开会的, ...

  • 打卡第四天
    缅怀父亲
    至今天,父亲已离开我们一周年。一年里总会时不时的梦见父亲,梦中多是每每周末回家,父亲总是忙里忙外的收拾园中小菜好给我带回,总是梦见父亲在饭桌上和老公俩酌着小酒,谈论天下事……可梦也总在每每快要笑出声时,人突然就从梦中醒来,恍惚中不愿回到现实,不愿承认老父亲已离我远去,每当这时就会泪眼婆娑。
    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每每出差回来总不会忘记给我捎一些小玩意,有珍珠手链,项链,有梦幻的心形百花筒……,现在想想一个大男人出个差还得记挂了闺女,用心买来女孩子喜欢的小礼物,是多么不容易,即使现在早已是母亲的我出差也不能如此用心的给儿子捎点儿子喜欢的礼物。那是父亲在我眼中是高大的,无所不能的,此刻真是想念父亲。
    回想近几年回家,注视父亲的白发,稍显佝偻着的后背,真是能体会到朱自清笔中的父亲形象,真是所有父亲的代表。随着父亲岁数的增大,父亲也变得越来越宠着我们,用母亲的话说,你爹就听你的,他就宠你。家里快要没面了,老妈催他快去粉点,他总是拖拉着,可一听我说我家里没面了,他就会立马放下一切,第一时间就去把面粉好,叫我回来来拿,老妈因此很是吃醋。
    那是的父亲就像个老小孩一样,此时的我更是想念他。
    ……
    最过悲痛的莫过于亲人的离开,老父亲一路走好。也祈愿祈福身边的所有的人能永远幸福健康的生活工作学习。

  • 打卡第四天
    缅怀父亲
    至今天,父亲已离开我们一周年。一年里总会时不时的梦见父亲,梦中多是每每周末回家,父亲总是忙里忙外的收拾园中小菜好给我带回,总是梦见父亲在饭桌上和老公俩酌着小酒,谈论天下事……可梦也总在每每快要笑出声时,人突然就从梦中醒来,恍惚中不愿回到现实,不愿承认老父亲已离我远去,每当这时就会泪眼婆娑。
    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每每出差回来总不会忘记给我捎一些小玩意,有珍珠手链,项链,有梦幻的心形百花筒……,现在想想一个大男人出个差还得记挂了闺女,用心买来女孩子喜欢的小礼物,是多么不容易,即使现在早已是母亲的我出差也不能如此用心的给儿子捎点儿子喜欢的礼物。那是父亲在我眼中是高大的,无所不能的,此刻真是想念父亲。
    回想近几年回家,注视父亲的白发,稍显佝偻着的后背,真是能体会到朱自清笔中的父亲形象,真是所有父亲的代表。随着父亲岁数的增大,父亲也变得越来越宠着我们,用母亲的话说,你爹就听你的,他就宠你。家里快要没面了,老妈催他快去粉点,他总是拖拉着,可一听我说我家里没面了,他就会立马放下一切,第一时间就去把面粉好,叫我回来来拿,老妈因此很是吃醋。
    那是的父亲就像个老小孩一样,此时的我更是想念他。
    ……
    最过悲痛的莫过于亲人的离开,老父亲一路走好。也祈愿祈福身边的所有的人能永远幸福健康的生活工作学习。

    20180507共读第十四周第一天

    今天犯了众所周知的错误, 面壁思过去了, 大家随意!

  • 打卡第三天,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第327页。
    今天得闲中午和以前的老同事小聚,不免就谈起了工作压力。听着同事的牢骚,我就觉得她的压力多数来自于学校给予的,领导会直接要求,中考必须联盟第一如果不第一会……,为了保障能取得第一,要求必须……。
    我就在想我比她们幸福的就是我的压力来自于自己给予自己的,在我们的大家庭里,领导给予我们的是温暖,是前行的力量。身在其中,只能不断突破自己,努力工作。
    谈论中我们也聊到了关于健康的话题。有老同事和身边亲戚突然的生重病,揪心的伤感立马喷涌而来,于是互相倾诉着,这么累是为了什么?意义在哪?颓废感貌似又要淹没了前面的踌躇满志。
    关于健康和工作,我们肯定首选健康,毋庸置疑。它们之间是矛盾的吗?我想也不一定,即使矛盾,但性格使然,也不会只选健康不选工作,希望身边的人努力工作的同时珍惜身体,健康一生。

    20180506共读第十三周第七天

    《春天里的美好》 是不是没有哪个季节能像春天这样让人欣喜, 春暖花开, 心神荡漾, 踏青, 远游, 一切都美好得不像话! 窝在家里的, 也会被窗外的阳光刺痛双眼。 即使是绵绵...

  • 打卡第二天,思考为什么做过的题再做还错?
    近期每天中午进行20分钟小测,题目都是在前期作业中选取的题,当时肯定都重点讲过,但孩子们再做错误率还是很高,所以我这两天总是在想为什么?怎么去帮助孩子?通过与学生交淡和反思可能有这些原因。 1.题目本身的难度太大,学生当时听老师讲解时好象是听懂了,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听懂,再次遇到时仍然不会做。 2.老师不了解此题学生不会做的原因,讲解时没有针对性,讲了等于没讲。 3.学生思维定势和先入为主的原因。 4.学生再次遇到此题时,认为已做过就不注意认真审题,结果因为审题不仔细,条件没看清而做错。
    针对上述原因,在讲评试题前应该认真备课,上课讲评时帮助学生仔细分析此题的知识点,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干扰条件,然后得出正确解题思路和方法。讲评完后,老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并且再练习此类题目,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孩子们苦熬于题海中,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反思教法,携手同行。

    20150505共读第十三周第六天

    昨天大家提交的作业很给力, 虽然短小, 但主题鲜明, 其实每个人都有发表的能力, 我们缺少的只是尝试! 来来来, 共读90天了, 我们也来收获! 请从你所有撰写的文章中找到最...

  • 打卡第一天:《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第316页“好文章不是改出来的”。
    前一阵子,因为每天坚持写,我发现每天随性记录点心得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每天也乐此不疲。可是近阶段,借口各种事写心得就变得断断续续,现在想写思路也是断断续续的,中间偶尔的偷懒也变得理所应当。我发现这就像跑步一样,持续不断的匀速跑或许并不会觉得很累,但是如果你中间偷懒走了起来,一旦你想再继续跑,反而会觉得很累,而且还会时刻想着可以停下来走两步,反正已经走过,不怕有第二次,第三次……
    今天读到这一篇,文中有一段话“当写作像说话一样自由,那就是真正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的唯一办法就是坚持写作。坚持是最好的写作技巧。最初的写应该是很干涩的,直白而没有味道,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每天都把自己要说的写出来,把自己的思考记下来,时间久了,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语言有味道了,文字有神韵了,写作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成了生活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写作之道。”我觉得可以赠与自己,勉励自己。

    20180504共读第十三周第五天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可是这跟我们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身份: 自己还是青年吗? 毕竟“92的中年妇女”这个梗已深入人心。 1985年,联合国将 15至24...

  • 今天中午考了一份数学题,题目可以说都是近来重点练习的,反复做,做反复,一点也不夸张。但是学生反馈出来的分数真是让人心寒。之后我就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和好几个分数不理想的孩子谈心,他们都说马虎,没有几个承认是不会造成的。可这种所谓的马虎到底为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知识不熟,有的题甚至没有形成一定的思路,即使做过百遍也是新题,短短的20分钟要做出这些题,势必急躁,一定不会沉下心来认真解题。再有我发现孩子们对待验算这件事很不重视,题缝中,卷边上等等随笔一算,我想再认真的孩子也不能算至极致,毫无错误。
    离中考所剩时间真是不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中抓住每次小测验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尤为重要,希望能和孩子共同努力,尽可能的改变更多,勇迎中考。

  • 今天中午考了一份数学题,题目可以说都是近来重点练习的,反复做,做反复,一点也不夸张。但是学生反馈出来的分数真是让人心寒。之后我就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和好几个分数不理想的孩子谈心,他们都说马虎,没有几个承认是不会造成的。可这种所谓的马虎到底为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知识不熟,有的题甚至没有形成一定的思路,即使做过百遍也是新题,短短的20分钟要做出这些题,势必急躁,一定不会沉下心来认真解题。再有我发现孩子们对待验算这件事很不重视,题缝中,卷边上等等随笔一算,我想再认真的孩子也不能算至极致,毫无错误。
    离中考所剩时间真是不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中抓住每次小测验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尤为重要,希望能和孩子共同努力,尽可能的改变更多,勇迎中考。

    20180502共读第十三周第三天

    为了降低难度, 我决定, 实现打卡制! 就是说-- 你只需每天上来告诉我们, 你今天读的是哪本书, 读了第几页到第几页, 如果能加一两句摘抄或感悟, 就更棒了! 这样容易了吧?

  • 今天读了王老师《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一章,有很大的收获。特别是写好故事需要的五能力,寻找和发现的能力,唤醒和改变的能力,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对话和构建的能力,描写和揭示的能力。我就在想我具备什么能力,工作在教育一线,似乎发现素材应该不难,但细细琢磨这也是需要拥有极大敏感心,得时时留意身边的事,关注身边的事的人才能做到。像我粗枝大叶,心无细腻的人貌似在第一关就被PASS掉了。
    王老师文中写到有的人写了一个月也没看出有长进,我可能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原因就是缺乏思考,最终导致形似神散。
    上一次和刘春平老师谈到了积累的问题,说实话心中真是震撼,也觉得必须那样做,但到目前记下来的东西寥寥无几,每天就是读点书,想点事,写点所谓的文字,疏于了积累。后面我会尝试多积累,多反思。

    20180430共读第十三周第一天

    四月,春暖花开, 四月,激情四射, 还没来得及更多体验, 四月就这样匆匆而过! 但是, 四月有读书节, 四月有马拉松, 四月, 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在成长的路上! 四月过后, ...

  • 今天听了王维审老师关于第一个问题如何将教育故事变为教育叙事的讲座。王老师的话语很幽默诙谐,贴近我们的生活,没有像以往听的讲座那样的高大上感觉遥不可及,第一感觉就是朴实,生动,精彩吸引人。
    关于雕琢和凿井的理论很新颖,也很有道理。玉不雕不成器,那也得是块好玉做基础,作为写作,我就认为我没有玉的本质,所以我无须雕琢,只能不断地通过凿井的方式,坚守心中所想,通过长期的磨练,或许将来也会获得较大的进步。
    苦于上课,王老师的讲座只听了一小部分,离开时真是恋恋不舍。如果有机会有机遇真想能看到今天讲座的后半部分视频。
    外面的世界好大,真得好好去看看。走不出去我们可以请进来,今后也希望能得到这样的朴实专家的引领。

    20180428共读第十二周第六天

    能把教育叙事上升到叙事教育, 开辟出班会、晨会、学科课堂、德育课、家长会等多个领域, 王维审老师确实是在凿井! 我喜欢体系的东西, 可惜他并没有深入展开, 但却给了我们做精做...

  • 冲吧,孩子们
    不优秀,拖拉,学习被动等等都是给禹的形容词,不知为啥这两天的禹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转变太大,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内心偷着欢喜。
    近阶段的数学复习就像掉进了题海,大量的习题早已备好等着孩子们来攻克,说实话我看着都打怵,就想着孩子们啥时候能做完呢,按以往的节奏就怕推不动,也最怕为了赶进度变成只讲不练的情形,没想到孩子们给了我惊喜。
    记得前两天刚走进教室,禹就来到我眼前,“老师,有题么”我当时一惊,“啥题,你的作业没发吗?”,“不是老师,我昨天课堂剩的题昨晚回家做完了,想问问后面还有题吗,我先做着”还记得当时禹说话的语气是充满骄傲的。我当时在班上大大表扬了禹,没想到榜样的力量确实很大,班上好多孩子也主动的走在我的前面,似乎要题做变成了他们的乐趣 。我在想咋样,但这种学习态度和风气正是我所希望的,不管孩子是否能坚持,即使是昙花一现也比不能出现要好得多。
    中考留给孩子们的时间真是不多了,真希望辛苦备战的孩子能做好最后冲刺的准备,相信胜利的小幸运总会光顾我们这些舍得付出的人,冲吧,孩子们,老师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20180426共读第十二周第四天

    这两天一直在线上旁观山大附中学生的研学活动, 江南线 湖北线 …… 四个校区一千多学生同时出发, 边游边学, 行前准备、行中规范、摄影技术、课题研究…… 诗会、讲座、游戏、创...

  • 所谓忙碌在今天终于暂告一段落。
    在这期间,不敢说挖掘了自己多大的潜能,但总觉的通过忙碌又重新认识了自己。
    放在以前,这样忙乱的生活不敢想也不愿去想,不想干也不愿去干。而现在放在这样一个谁也不得闲的环境中,即使再打怵去做的事,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应该去试试,总觉得浑身还是干劲十足的。中间或许有烦躁,有想撂挑子的时候,但想想身边的每一个忙碌的人,只能不断进行自我告诫,自我调整,有时还会用别人都行咱也行的阿Q精神鼓励着自己。
    其实所谓的忙碌,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中间还是有很多得闲的时候。比如说坚持不错的读书时间真的就没有了么,也不尽然,只是为懒惰找的借口而已。
    不前行,不努力哪能想到自己的底线在哪,哪能期许能遇见未来最好的自己。其实我们是常常这样告诫学生的话,今天用来告诫自己,一起共勉吧。

    20180425共读第十二周第三天

    天气回暖了, 天气回暖了, 春天不是读书天吗? 昨天只交了六份作业? 妇联的活动一个人也没参加! 今天继续吆喝, 第二项活动: 声临其境 美文共赏:挑选最喜爱的图书美文节选部...

  • 今天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并没有感觉很轻松,反而是感觉身上担负的责任更大,更多。
    通过学习,我发现如果我们还一味的蜷缩在自以为是,自我安慰的壳子里,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那教出来的孩子一定是高分低能或者低分低能,我们并没教给孩子在以后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关注一时的成绩,我想如果这样,我们肩上的责任还真是任重而道远。这两天每位专家的分享,每位名师的展示都让我感觉我们在教学只是为了教而教,并没有深层挖掘教学的意义所在。也可以这么说,我们只教了皮毛,根本没有教出精髓。听着他们的侃侃而谈,我就感觉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以前所有的认知都是那么肤浅,上不了台面。
    即使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但我们今后也得多研究专业领域里的知识,最起码也要做到不漏短,不漏怯,敢讲话,讲对话。

    20180417共读第十一周第二天

    一晃眼,一天就结束了, 要放学了才想起今天的读书链接竟然没有转发。 这让一直在读书思考的人情何以堪啊。 备忘录,备忘录, 一定要先在备忘录里编辑, 然后再复制粘贴到链接里, ...

  • 模式化教学引发的思考
    今天是贵阳之行的第二天,正式走进都匀三中的课堂,去感受一个完全放松的不知紧张为何物的南方学校,去感受那里的教育教学生活。
    一上午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洋思中学的模式化教学了。
    江苏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赴该校参观120万人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05年迁新址,有着三十多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公办学校。它大胆改革,改变教学满堂灌,课前预习假大空,课堂练习课后化。它的教学流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生本思想,学本思想,效本思想。听了一节洋思数学观摩课,主要有以下流程:
    1.导入生动,简练。
    例:你能解决吗?
    2.揭示学习目标
    ①展示知识和能力目标
    ②钻研教材和大纲,准确定位。
    3.先学阶段
    ①明确任务和要求
    ②督查和巡视,关注差生
    ③不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事情
    4.自学检测
    ①结合自学任务
    ②检测题以书本练习为主,适当拓展延伸。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③检测时优先考虑后进生
    5.后教阶段
    ①会的不教,不会才教
    ②兵教兵
    ③对的小结方法,错的找问题
    6.课堂作业
    一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公式化教学的痕迹凸显,学习目标不高,学生目标达成度比较容易,师一节课下来轻轻松松,许多我们荣成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并不存在,课堂中学生思维量也不多……
    这样长期的积淀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会有帮助,但模式化的教学对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似乎又有一定程度的阻碍。教无定法,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我们要针对我校学生的底子薄,自学能力差的问题,借鉴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方法,找寻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新路径。

  • 今天听了四节课及四位老师的说课交流。这四节课分别是洋思中学朱兵老师的《一元二次方程》、贵州省特级教师杨海莲老师的《二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的探究》、贵州都匀三中年轻老师杨媛的《一次函数与变量》、还贵州实验中学(高中)钱晓燕老师的《基本不等式》。四节课各有特色,但有一点都相同,那就是真正把学生放到了主体位置,对于课堂即时产生的问题没有急于按事先预设的流程匆忙推进,而是抓住生成的问题不急不躁的处理问题,进而引导解决,不给学生留学习空白,师生的融合显得那么自然得体。
    事后,我们就反思为什么这几位老师能做到如此潇洒,能不受周边如此多听课老师的影响,能置周围众多摄像机于不顾,眼中只有自己的课堂,心中只有上课的学生,我们会感叹教师本身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全部的原因。听了四节说课之后我更是感觉除了天生素质之外,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形成需要我们更多的专注于学科教学的研究,除了要研的懂教材 ,研的懂学生,我们更需要多观多看多学,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相信通过唯有学习,我们才能自信的应对课堂,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收放自如,走近学生,贴近学生,从而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