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以广纳贤士著称,他们四人各有各的特殊之处,孟尝君的“客无所择,皆善遇之”,平原君的“虚心听劝,倾心养士”,信陵君的“为存魏养士”,春申君的前贤后昏,他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又有着很大的区别,这让他们的故事,令人回味。
孟尝君的出身就与众不同,他是田婴得贱妾之子,且生辰不吉,为其父所弃,但他在年少就展现出他惊人的才能,用他的口才,博得了在家的地位,也在与父亲的交谈中,展现出了对贤才的渴望。但对他而言,“贤士”不只有贤德之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便可以得到他的赏识,被困于秦时靠他善于偷盗和善于鸡叫的门客脱困,这也应证了司马迁评论的“孟尝君客无所择,皆礼遇之。”他有他的自尊,但却又过于看重自己,因为别人对他身材的一句讽刺,他便带着门客屠杀了一县的几百人;因为秦国囚禁过他,他甚至想要改变三国攻楚稍有成效的局面转而攻秦;他被人诬陷,齐王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他便借兵伐齐,虽然最后中立于诸侯,但还是被齐魏共灭。
与之相反的是信陵君魏无忌,他一心为国,广纳贤士,只为保家卫国,也因为他的存在,诸侯不敢加兵谋魏数十年。可也正因为他的势力,魏王怕他,不敢让他参与国事。他不愿看到秦国称霸,盗魏兵救赵,退秦兵。他知道赵亡,魏国也会亡,但魏王惧秦,认为他是罪人,于是信陵君留于赵国。十多年后秦国攻魏,魏王求助,信陵君仍然出手,抑秦救魏,满腔忠诚,皆体现于此。但魏王却听信了秦国的离间,而信陵君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便不再去管魏国的事,饮酒作乐,因酒而病死。他死后,魏国便被秦国灭掉了。信陵君乃忠良之辈,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但他并未像孟尝君那样反攻其国,也未去投靠别人,选择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忠诚的一种体现。
再说春申君,年轻时,他为了保护楚国太子从秦国返回楚国愿用他的身死来换太子的成功逃脱。后来,被秦国放归,被楚太子立为相,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开始招揽贤士,与其他三位公子争贤,以辅国持权。他带领楚兵退秦救赵,为楚北伐灭鲁,立下赫赫战功,使楚国富强。但后来多国联合伐秦失败,他便开始被楚王疏远。为了保住权势褔贵,以奸谋盗楚,却不料中了李园之计,他不顾门客们的劝诫,选择了信任李园,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他年轻时的英明果决和他晚年时的昏聩糊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讽刺。为权财而迷失,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平原君与之不同,他并非天资聪颖,但他虚心听劝。为了得到贤士之心,他杀掉了嘲笑门客残疾的美人。他在门客毛遂的帮助下,成功与楚国结盟,使春申君出兵救赵。他听从李同的建议,散尽家财以激励将士敢死杀敌击退秦军。最后听从公孙龙的建议,不请封赏,这也令他的后代能世代相袭其官职,直到赵国灭亡。
战国四公子,都为一世豪杰,都有不平凡的一生。对于他们,我很难做出评论,但他们都十分迷人,这或许就是历史人物的魅力吧。
38 钱春林
战国四公子传评论(四公子区)写下你读四公子传后的感想。可以写其中一个,也可以综合四人传记谈你的感想。角度自选,贵在说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