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真是个有心人士,我在那里生在那里长大,对城门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儿时经常在门楼上做迷藏,夏天村民喜欢在哪儿乘凉,那是我们村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城门楼将村子分成村里村外,我家是最早北门外的住户,🏠距城门楼约30米,那是1962年我2岁,以后每次回家看见城门楼就好想到家了,在那里我生活了18年,现在每次回家都要去👀她,她就是我的🏠。其实我们村东西南北原来都🈶️城门楼,在所谓“文化大革命”🀄️其他3个城门楼都被拆毁,不知何缘故留下北城门;箭楼原是用土坯建的,两侧还各🈶️近2米的城墙,打我记事起就一直是四队的粮仓。如今经过时间的流逝,已成为满目苍凉了,我衷心的希望文物保护部门能关注她、保护她!
下滦村的城门楼一个小村,静卧在终南山的绿荫下千年百年,走了繁华,褪去了岁月雍容;什么都没有留下,偏偏地留下一座孤零零地北门楼。 三十载天翻地覆,倒了土房,起了高楼,宽了街道,窄了溪流,偏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