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上海
  • 哇!上海真的是够上海,欢迎来苏州养生🍗
    佩服你们留在上海的勇气!
    羡慕你俩的爱情~

    寄给十周年的流水账

    (一)我们的六周年 2011年10月17日,一封邮件,几条QQ消息,彼时已经认识10年的我们确定要从好朋友再向前迈出一步,开始“恋爱”了。 于是,六年...

  • 120
    天赋终会发芽,生命也一定会焕发激情

    作为过来人,我对三十而立的时候印象不深了,但对四十不惑还记得清楚,五十知天命虽还未到,却大致看见很多人这个天命的轮廓了。 我们大部分人怕老,我也是,但近几年我有一个感受,年龄...

  • 120
    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久处不厌,是件多么难得的事

    诗人顾城说: “风在结它的叶, 草在结它的籽,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到了一定年纪后,才发现相处不累,久处不厌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 这首小诗,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最好...

  • 120
    跑步与写作,照见一个明媚的自己

    我一周至少跑步三次。 有时起得晚了,看见窗外阳光太大,便生出懒意,算了,不跑了。 可转念一想,要是明天阳光还这么大,还起晚了,怎么办?就跟自己较一次劲,跑吧! 到了公园,看见...

  • 薇,你作诗真废了太久,可一落笔,仿佛更高水平。
    开句雨浓雪骤,毫不扭捏,一下子把人拉入湖边江畔,感慨名利,都成了尘屑飞雪。"莫若寒江执竿"一转,格调高如悠山南山者,清素超远,落落奇韵。最喜"开尽杨花,又见梅花",我不会形容的好!

    梅拾璎 评论自江雪
  • 前段时间抽空一直在研究心理学,今天看到梅姐姐这篇文章,豁然开朗。谢谢你:pray:

    通往幸福的路径

    因为对人类幸福的问题感兴趣,我曾留意到下面一份来自互联网的资料。 1988年4月,24岁的霍华德金森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 120
    幸得诸君慰平生 ——写在第一部书稿完成之后

    记得很清楚,8月4号,我把改完第三遍的全部书稿交给行距文化公司(原简书版权中心)我的经纪人晓秋老师,8月5号收拾行装,8月6号带孩子踏上早已期盼的罗马之旅。 半个月之后,我刚...

  • 读梅老师的散文,要想真正读出点味道来,恐怕是得需要静几分心思细细品味的,你明明觉得是写景,细细一品却觉得绝不止于景,那里面有情,有感悟,有社会和人生,所谓融情于景当然也是对的,但又似乎失之偏狭,因为这看似淡淡的叙描之中,其实是含着作者的“私货”的,不止景,不止情,不止理,这些都不着生硬之痕地揉在一起,试想如果不细品,像读故事一样,听八卦一样读过去,湿了地皮却无法浸润心灵……哈哈,我说得太多了,也许一直对梅老师的文章有某种“偏见”吧,说得不当处万望各位简友宽谅,毕竟我们都是真诚的,没必要阿谀奉承。

  • 120
    我来到一座陌生的湖边

    一定是雨夜睡得深沉,以至于昨晚我未听见任何声音。如今走在这片大林子里,察看地上水流的痕迹,我便知道昨晚的雨下得太大了!你看,连大河边上的树根都冲了出来。 仿佛整个宇宙中都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