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四书》也流传到国外。明永乐六年(1408)﹐中国政府曾以《内训》等书赠给日本使者。以後﹐日本於明历二年(1656)传有一种《女四书》﹐其中无《女范捷录》而有《女孝经》(唐...
《女四书》也流传到国外。明永乐六年(1408)﹐中国政府曾以《内训》等书赠给日本使者。以後﹐日本於明历二年(1656)传有一种《女四书》﹐其中无《女范捷录》而有《女孝经》(唐...
来源 《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对女子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
女四书 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四本书汇集的总称,包括《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中文名 女四书 性质 名词 作用 传统女子教育
女论语 第一 立身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
自“安史之乱”至唐代灭亡,李唐王朝一直处于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的动荡之中。重新建立稳固的社会秩序,恢复强化原有的家庭伦理纲常成为全社会重要而紧迫的需求。这个总体需求体现在女训上...
《女论语》在中国传统女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从内容到形式,均受到佛教较大影响,带有较浓厚的佛教色彩。由此,不仅促进了女训思想的拓展和实用,而且使以儒家女性道德观为核心的女训在唐...
宋若昭 宋若昭(?~825)字不详,清阳贝州(今河北清河)人,宋若莘之次妹。生年不详,卒于唐敬宗宝历初。 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并召入宫。帝与侍臣赓和,五人咸预。高其风操,不...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教育课本。据《旧唐书.女学士尚宫宋氏传》载,唐代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宋若莘仿《论语》作《女论语》十篇,采问答形式。其妹...
女论语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大抵准《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推明妇道所...
区别 《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 《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
历史关系 长孙皇后的作品《女则》: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自为之序。 李世民对爱妻长孙皇后的遗作《女则》极度赞赏和并加以宣扬,乃至下令“梓行长孙皇后遗作《女则》”。 之后唐太...
常识性错误 亲侍翁姑至诚至孝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禅位李世民,李世民成唐太宗,长孙王妃也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并不因而骄矜自傲,一如既往保持著贤良恭俭的美德,对太上皇李渊...
作者生平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
内容简介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长孙皇后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 ...
女则 《女则》一书为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所著。卷数有十卷、二十卷、三十卷等记载,按长孙皇后列传记载书中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汇聚在一起。 书名 女则 又名 女则要录 作...
辨析 《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 《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
生平 班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者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汉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
这个故事所讲的意义∶在下愚昧,接受能力不灵敏,之所以能得到先夫的宠爱,是依赖于母亲、师傅的教育训授。从十四岁时嫁入曹家,到现今已有四十多年了。战战兢兢,时常害怕有什么做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