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南
  • 做个内心丰富而又充实的人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有启发,放在下面备忘。 空心人,从小被规训的太多导致内化了严苛的批评者。自我内驱力不足,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是觉得这么做会被人赞...

  • 标题很好,“趁年轻,不妨大胆一些”—我记得有一个针对老年人的采访,“如果现在的你可以年轻的自己一点建议,你会说什么? ” 80%以上的老人都会让年起的自己“勇敢一些”。

    “不能像我这样,努力只是为了生活”,这个观点不是很认同。
    子曰“君子不器”,每个有意识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

    没有“不得不”,只有“我选择”。我不是“不得不”工作,而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选择临时舍弃了部分自己的时间和发展空间,我“舍”是为了更有价值的“得”。
    当你看着自己高质量的陪伴带来效果,你会骄傲自己的选择—孩子养育的时效性非常明显,错过了孩子教育的关键期,无论花多少时间、精力都无法追回来,心中就会留下遗憾。经常有人说,如果重来一次,我一定对孩子怎么做,然而,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是不可逆的,没有重来的机会。可以看看《50封亲笔信》里面潘校长的典范。
    你的朋友没有舍弃什么,看似目前拥有了很多,也注定有很多东西是他得不到的。
    人生的风景千千万,每个人都有自己风景,“对于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

    当你说“努力是为了生活”的时候,让我想起“没有遇到给你三颗痣”的至尊宝---是因为没有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生活的目标。
    “不知道路的时候,可以把眼前的路走好”,参考稻盛和夫的《干法》…
    可以涉猎群书,看看前方人的背影,然后去努力成为他,努力的过程除了积累财富,还可以积累认知和能力。

    家庭和事业真的非此既彼吗?事业真的是“赌”赢的吗?探索答案的过程本身很有意思,也有很多的前辈给我们总结了经验,储备了理论知识,只是看我们是否想要去获得。
    例如樊登老师的《低风险创业》

    在产品思维里,人有五个层次,分别是外貌、资源、角色、能力和价值,“活着”是需要资源的,“努力”是可以获得资源的,但是,努力不能只是为了获得资源,更可以去储备能力,去探索自身的价值,去找到更加理想的、符合各个阶段发展需要的角色。

  • 120
    《给我的孩子们》:难得一辈子率真

    在儿童节这天,再读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 不由得感叹:他真是一个理解并呵护童真的人,一个深爱着孩子的父亲。 过去的几年,我的零碎的阅读时光便已拼凑出一个童心未泯的丰子...

  • 120
    推荐7部容易被忽视的好电影,看过两部就算你厉害了!

    一、鳄鱼波鞋走天涯(1995) 9.1分 电影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小男孩子在暑假的友情故事,其中一个因输血染上艾滋病,另一个因为缺少关爱而性格孤僻,两人偶遇并且成为朋友。为了寻...